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居民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居民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对居民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居民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号:8调查人:林指导教师:杨

时间:20__年10月1日-----20__年10月7日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的合作医疗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历程。除了少部分经济发达的富裕农村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病致死,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目前,合作医疗在很多地方陷入低谷,难以重建。由于医药费用的不断上涨,致使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等现象日益严重。20__年,我国政府曾力图恢复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因各级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决心不大,加之又受到其它方面的干扰,其合作很不理想;“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依然是一句不能落到实处的空话。在20__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型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国家的建设,“疾病”是中国居民致贫或返贫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医疗问题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关于这几年的医疗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我问卷调查了一下西安各高校的大学生们。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调查医疗保障现状

(二)调查对象:西安各高校的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本次网上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同学们的填写内容了解近年来农村医疗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

二、调查内容:近年来医疗资源,医疗参保率,医疗改革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等。具体内容如下:

就目前的医疗参保率来说,由于国家的大力发展,目前的参保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调研中的情况看,目前参保率已经达到了90%之多,而且调查对象大多都是农村学生,说明我国的医保参保率已经相当之高。

但是目前医疗保障发展还有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医术高明的医生还是大多集聚在大医院,如下图所示,由于没有大多数人居住附近医院很少或是不正规的医院,所以大家都选择去小诊所或是自己买药解决,

而且在调查中还由于一个人

反映有时候得了急病甚至的一个半多小时才能找到比较好一点的医院治疗,这无疑是对病情很大的耽搁,也反映了当前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均。

而且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大家对正规医院没有像过去那么信任,造成目前的得病不会去医院的现象

(上图为大家生病时不去医院的理由分布)

就目前的医疗合作报销比例的多少方面大家也有很大的议论,虽然目前国家在医疗合作报销方面做得很不错,但大家还是普遍希望能再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如下图为调查者统计出的大家希望医保提高报销比例的饼状图),毕竟当前大家的收入还主要用在教育与医疗方面,如果能减少这两个方面的支出,那么恩系数必将大大降低,居民的幸福感也会提高很多。

但是对于目前医疗保障的效果,大家还是普遍持乐观态度,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项目,很多人在接受调查时都表示自己家庭加入合作医疗后与加入合作医疗前的支出相比少了很多,尤其是在家里有人得重病的时候这种效果就更加显著。

(大家对合作医疗保障必要性的看法)

(大家对医疗合作保障制度的满意度)

医疗保障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国家推出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就是为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希望国家能真实落实到位,让每位公民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好,早日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三、存在问题:

1.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

19__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击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3.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再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四、取得的成就

1、制度覆盖面迅速扩大。总体上,制度的覆盖面和人口覆盖率都达到了80%以上,基本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制度建设目标。

2、数以千万的居民切实受益。新医疗的保障能力在不断提高,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也逐渐增大。初步缓解了部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3、自愿参合率逐年上升,制度的群众基础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新农合制度中确实得到了好处,他们对新农合制度越来越信任和拥护。

4、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今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试点,逐步建立起各级政府领导、卫生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

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农民自愿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的筹资机制;建立了财政、银行和经办机构密切合作的资金封闭运行机制;建立了医疗机构垫付、定期审核结算的报销机制以及配套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5、促进了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新农合制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减轻了疾病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稳定的市场机会。参合农民因为新农合制度而获得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医疗机构通过为参合农民提供医疗服务也获得了相应的收入,得到了巩固与发展。为了适应新农合制度的要求,农村医疗机构尤其乡镇卫生院规范了病案书写、财务管理、门急诊和住院管理,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迈进。

五、分析总结

1.实践的效果

本次实践活动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它让我们学会试着去分析和讨论问题,提供了一次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些问题并能提出相关建议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两个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个人的素养,从发现问题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怎样在争议中达成一致,学会互相团结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总的来说,这一次实践起到了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效果。

2.实践的成果

通过实践,针对当前社会医疗保障的相关问题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成果显著,但还是存在医疗资源不平衡等很多问题,所以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任重道远。

3.实践的注意事项

由于实践的时间较短,人力资源有限,样本数量过少,而且填写问卷的同学大多都是农村户口,可能导致实验数据和结论不具有代表性,相关的结论会有偏差。但我们会不断努力,克服一些困难,做到最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