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承诺赔偿的法律效力

承诺赔偿的法律效力

2024-07-0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被害人承诺在减免加害人责任方面有限,若加害行为导致人身伤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被害人承诺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五条,民事行为应遵循自愿原则,但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

法律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被害人的承诺可以减免实施伤害行为人的责任,但是如果加害人实施的加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人身伤亡的,其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此时,被害人承诺是无效的。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拓展延伸

承诺赔偿的法律约束力

承诺赔偿的法律约束力是指当一方作出承诺赔偿的行为时,其所承诺的赔偿义务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法律约束力确保了当事人履行其承诺,并为受益方提供了一种法律保障。承诺赔偿通常涉及合同、协议或其他法律文件,其中明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承诺方违反了约定的赔偿义务,受益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责任,并要求获得相应的赔偿。法律约束力的存在使得承诺赔偿具有法律效力,有助于维护合同秩序和公平交易。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被害人的承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免加害人的责任,但如果加害行为导致被害人伤亡并构成刑事犯罪,则被害人的承诺将无效。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条和第一百五十三条,民事主体应当按照自愿原则进行民事活动,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承诺赔偿具有法律约束力,确保当事人履行承诺并为受益方提供法律保障,有助于维护合同秩序和公平交易。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