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你为国家牺牲了自己;邓世昌,你为了国家做了许多贡献;邓世昌,我们永远纪念你!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我们崇敬您;邓世昌,我们佩服您;邓世昌,我们学习您......这一切都是因为您的爱国精神!你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顾一切的为国家献身......你所做的一切,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将永远铭记您,学习您的精神!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1867年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880年冬天北洋在英国订购的“杨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船身倾斜。邓世昌决定与敌“吉野”同归于尽。倭舰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炮弹击中“致远”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爆炸“致远”沉没。邓世昌入水后,其爱犬“太阳”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入水。于舰官兵一同牺牲。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想了许多!
邓世昌在死前说过;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以!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加入军队,保卫国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今天这件事,死了也值!
我佩服他那种决心,佩服他那种卫国死而无憾的精神。邓世昌是伟大的。年仅45岁。是多么年轻呀!
他31岁进入军队。他把35﹪的时间与青春都献给了国家。他愿意与军舰共存亡,愿意卫国牺牲,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这种行为才叫爱国!
看看现在的我们天天把爱国挂在嘴边,可真正有谁在爱国呢?乱扔垃圾,砍伐树木,采沙,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爱国吗?不,他们在破坏我们的国家!
我们没有必要为国牺牲,但是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连基本的小事都做不了,还能为国争光,为国牺牲吗?
我要向您学习,英勇的邓世昌!
也许因为连日的奔走劳累,从深圳回到广州,我便感冒了。上午乖乖地躺在沙发上输了半天液,下午还是呆不住,于是约了小琦、小龟一起下了楼,又到附近的邓世昌纪念馆转了一圈。
邓世昌纪念馆位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出生地。邓世昌从小留意经世之学,关心国事,一心立志报国。长大后他目睹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横行霸道,18岁便告别父母到福州船政学校学习航海,毕业后从戎报国,担任了海东云、振威、致远等舰管带。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黄海上中日战舰各炮齐鸣,硝烟滚滚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冲杀在前,在日军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但是邓世昌临危不惧,他对全舰官兵大喊:“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然后他毅然驾驶军舰撞向日军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人同归于尽。后“致远 ”舰被敌军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坠落黄海中,有随从用救生圈想救他,却被邓世昌拒绝了,他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最后,一代民族英雄与全舰官兵200多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为国捐躯后,人民群众感动于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于他的浩气长存,自觉为他立碑塑像,并有高邑为他写下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只可惜即使有这样铮铮铁骨的英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终还是签订了让中国人充满了耻辱的《马关条约》,从此中国割地赔款,丧失主权,成就了日本帝国的日渐强大。
其实,邓世昌纪念馆是集参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参观完了邓世昌事迹展,我们还参观了文房用品展。其中最打眼的应该是文澜砚了,这是一款罕见的端砚,砚石重800公斤,岩上还有一颗寓为“海上明珠”的天然黑珠。
参观完毕,我们转到后院。这里亭台秀丽,树木繁盛,葡萄满枝,另有着一番清幽。小琦、小龟一会儿探身看看世昌井,一会儿摸摸水中莲,最后索性坐在了院中绿毯一样的草地上不想动身了。
这样转悠了半天,看落日的余晖渐渐透过葡萄架斜射到草地上,看小琦、小龟快乐地玩耍,我的精神似乎又恢复了常态。
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来到邓世昌纪念馆参观。
登上六级台阶,来到宗祠正门。只见门上贴一幅门神。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邓世昌的画像,大约1米乘1米。画像左右各有一对木匾和一匹飞驰的跑马。在宗祠的左边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右边墙上挂着历代爱国主义英雄的画选,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日英雄崔去病、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些画面使我们更加缅怀邓世昌这位爱国主义的英雄。
穿过大堂,来到天井。天井四周低树婆娑,灯笼高挂。中间有一只要两个人才抱得起的有40公斤重的大宝鼎,鼎的旁边有一棵红果树盆栽,它有“红果之王”的美称。每当幼叶刚出时,红果树上猩红片片,果实累累,像华灯高照,美丽极了。
穿过天井,来到大厅。大厅中间有一个邓世昌的铜像,他神态凛然,威风八面,铜像四周都是邓世昌的平身图画。邓世昌是清光绪年间的人,他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良,从小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他为清朝水师立下不少的功劳。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驾驶“定远”号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夕阳西下,春风抚面,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邓世昌纪念馆,但他勇于为国捐躯的崇高品质和英勇气节永远地留在我心中。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向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甲午海战爆发了。
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致远”舰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舰上的炮弹就打光了,邓世昌又命令士兵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出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了。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上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霸道,如果撞沉它,我军就一定能够胜利。”他登上船舰,慷慨激昂的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他们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开足马力,向“吉野”冲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即集中火力,炮击“致远”。“致远”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仍然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但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衔着他的衣袖,想救它的主人。邓世昌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
这就是为国捐躯的邓世昌。邓世昌虽然死了,但是我想对他说:“邓世昌,你真棒!我会学习你的爱国精神的。虽然你死了,但是你永远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