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教师的幸福感演讲稿范文 篇10

2023年教师的幸福感演讲稿范文 篇10

2024-07-1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老师们: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校长的所有办学理念、工作规划、培养目标都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和落实。培养教育人的教师工作又极富创造性和个性色彩。作为一名现代聋校校长,要重视经营学校文化,努力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内动力,赋予和依靠教师工作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认可和满足他们工作的成就感,通过校园核心价值观的重塑、良好人际关系的重构、专业成长发展平台的重建等工作,努力让教师体会和享受到学校工作的幸福感,发自内心的、自觉而真诚地将学校工作做好,将聋青少年学生培养教育好。

  一、价值引领,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让教师觉得在聋校工作值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年改善,教师待遇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重视,和过去相比,现在聋校教师相对较安心和稳定。但在安心和稳定的背后,仍有一种无奈和将就、委屈和抱怨、图安逸挨年头的心理。许多教师仍只将它当作是一份谋生计的职业,而远非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聋校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远远没有被激发和唤起,工作尚缺内动力和创造性。校园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是新时期聋校谋求内涵发展的首要基础。

  1、防止三种倾向。首先是克服职业自卑感。由于社会不同领域对特教工作或多或少存在的不理解、不尊重、乃至歧视等现象和倾向,很大一部分聋校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卑感,以至于瞧不起自己的工作,瞧不起自己的成绩,也瞧不起自己的价值,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作为学校领导要强力引导和有效克服。其次是预防岗位厌倦感。聋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工作相对琐碎繁杂、单调机械、缺乏创造性,加上学生人数较少、在校周期较长、教师岗位相对固定,往往是九年一贯的接触这么几个有限的面孔,教师工作极易产生厌倦感,在工作中很容易有惰性思想。作为学校领导要不断在平凡的工作中注入新的内容,在常规工作中提出高的标准,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追求工作的精致化,在寻常工作中激发创新感和研究欲,使工作常干常新。第三是避免工作无成就感。在聋校工作时间一长的教师,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穷其一辈子,也就带了那么几届学生,所教的学生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位,这几位学生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就和出息。特教学校往往比较孤单,相对闭塞,缺少一种研讨和交流的氛围和气候,难以展示工作的成绩,体会工作的成就。工作无成就感,是聋校教师的普遍感受。作为学校领导,要体会到教师的这种心理,并尽力创造更多更适合的机会,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成绩,并加以放大,努力改善教师的精神、工作和生活状态。

  2、寻找三个优势。首先应该看到,在聋校无敏感问题的困扰,可以集中精力干自己的事情。与普通学校相比,聋校没有择校、收费、减负、家教等热点难点问题,虽然少了经费来源和收入,但毕竟没有这些敏感问题的困扰和烦恼,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情。其次应该看到,在聋校空白较多,框框较少,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干事业。相对来讲,聋教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问津人员较少,虽然相对寂寞,毕竟空白较多,虽然缺乏现存模式和方法,毕竟框框较少,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去开创性的干事业。第三应该看到,聋教作为一项世界性的文明事业,可以赢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干事业。国外的特教事业非常发达,很受重视,随着国内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特教事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在特教行业的形势正在逐步好转,前景一片光明,我们要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勇于作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为特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体现三层价值。首先,从社会分工看,从事聋教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特殊贡献。聋哑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不能自强自立,满足于接受施舍和照顾,就永远只能是社会的包袱和家庭的累赘。通过若干年的学校教育,使聋学生具有基本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能主动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能自食其力自谋出路,可以减少不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国家许多和谐社会成本,其意义和价值毫不亚于将健全学生培养成名牌大学生和社会专业人才。其次,从教育内部看,正是由于特教老师的默默奉献,才撑起了特殊教育的一方晴朗天空。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特殊的事业总是需要有志者去从事和创业,既然这份职业选择了我们,我们也理应选择它作为自己的事业。第三,从个人价值看,应该具有“做出别样的选择,成就精彩的人生”的价值定位。身在聋校,面对特殊的对象,从事特殊的工作,应该要求自己,要有特殊的追求,作出特殊的贡献,要引导广大教师,勇于抢占制高点,填补空白点,接轨世界,开拓创新,成就一番别样精彩的人生。

  二、改善环境,实施教师岗位闪光工程,让教师感到在聋校工作被认可。

  我们信奉赏识教育的理念,坚持“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的原则,针对聋校教师难以作出大的成绩的实际,结合事务性工作较多的特点,鼓励教师在平凡岗位和日常工作中积极献长扬长,亮出优势,做出成绩,大力实施教师闪光工程,及时肯定教师的点滴成果和进步,满足教师的成功感和被认可感。

  1、建立机制。从每个教师个体的角度上,我们要求大家主动奉献特长、发扬优势、亮出光彩,形成生动活泼的献长扬长机制;从学校各级管理者的角度,我们要求主动出击,积极发现和寻找每位教职员工的特长和优点、扬长避短,着眼长处用人、安排岗位、布置工作,形成积极主动的寻长用长机制;从整个校园氛围出发,我们要求全校教师带上放大镜,着眼长处看人、发现优势看人、立足成绩评人,努力形成亲切温馨的评长成长机制。

  2、经营人心。首先是换位思考。寄宿制聋校尽管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生活安排,“吃、喝、拉、撒、睡、玩、医”样样不能缺,岗位安排全面而琐杂,每个岗位工作性质不同、特点各异,可比性不强。甘苦自知,较难平衡。而一般教师的普遍心理往往是只愿看到自己岗位的艰辛和不易,只看到自己的工作和成绩,对其他教师的工作容易视而不见,未能从全局的角度,以正确的立场和心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别人的岗位,容易片面的产生无端的委屈感,甚至不惜诋毁别人以抬高自己,既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也影响了整体的人际关系。我们倡导换位思考。摆明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都能做出成绩。在整个校园大力推行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求每个人都要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既要看到自己工作的特点、付出的劳动、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其他岗位的同志工作的难度和艰辛、取得的成绩的不易和贡献,形成一种正确的比较观和甘苦观,善于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别人的成绩、多看别人的艰辛。

  其次是学会倾听。尊重在先,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岗位、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成绩、尊重他人的意见,甚至也尊重他人的牢骚。多听听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有效的吸取和采纳;多听听老师们的倾诉和抱怨,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排解;多听听老师们的点子和计策,并组织深入的讨论和思辨┈┈。只有你“不厌其烦”的愿意听,老师们才会“倾其所有”的愿意讲,学会倾听,拉近心距,心近才能心齐气顺、劲足力量大,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是适度宽容。教师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制定计划和工作要求时,不搞一刀切,而是遵循适度宽容的原则,允许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落实到每个个体时,也主要看主流、看工作、看绩效、看特长,对个别教师无伤大局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不纠住不放、不上纲上线、不惩罚处分,以适度宽容的原则,及时沟通交流,交换意见,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对一些有特殊情况和暂时困难的教师,在讲明原因的同时,给以尽可能的照顾和通融。

  3、着眼发展。不局限和停留在一唯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层面上,而是定位和鼓励教师做出业绩、发展自己的要求上。首先坚持以需要调动人。在满足教师基本的工作需要、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的同时,适时鼓励教师向成就需要和发展需要挺进,激发和引导教师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响亮地提出“如果教师在聋校工作五年、十年而没有发展和进步,那就是学校、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失责”,以取得教师的广泛共鸣共识。这时候,对教师的学习要求、教科研要求、工作要求等等,就由“布置任务”的色彩转向“提供机会和舞台”的姿态了,容易为教师接受和响应,教师工作主体地位的确立带来了教师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领导发号施令的角色隐退,而服务保障的角色得以凸现,进一步融洽和优化了校园的工作氛围和气候。

  其次坚持以目标吸引人。推行校园目标管理机制,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任务要求,制定切实的工作目标,放开繁文缛节的过程要求,让每个教师的工作创意和探索实践尽相激荡和迸发,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师的个人潜能和聪明才智。坚持把握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统合,既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需要,又注意以集体目标去引导和统领,做到以教师个人目标的实现来推进集体目标的达成,在集体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个人目标,使两个目标互促互动、共赢共享。坚持把握目标设置的难度水平相当,考虑到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设置有差异的相当目标,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尽量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极力避免无成就感和安逸感,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教师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发展的乐趣。坚持把握及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以目标达成的成绩激励人,以未能达成的差距促动人。

  第三坚持以民主激发人。赋予教师学校主人翁地位,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利和更大的责任,营造“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氛围,依靠民主的力量,让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在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方案时,教师有建议权和谋划责任;在执行目标时教师有监督权和实施责任;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时教师有自主权和创新责任。

  三、搭建平台,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让教师看到在聋校工作有奔头。

  特教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要照搬其他学校“以待遇”凝聚人,显得很苍白;以职业的地位和声誉吸引人也尚有距离;当前,随着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以饭碗”留人,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毕竟是太生硬、无情,也难有长足的后劲。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觉得,组建起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营造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组织环境,使大家把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过程,从而达到以“事业”留人、吸引人、凝聚人的目的,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管理策略,也是改变目前管理现状的现实举措。

  特教学校的许多教师都是从普通学校中途调来或直接从普通师范毕业分配而来,对特教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工作中的盲目性、被动型、主观臆断性较强,高耗低效现象较普遍;特教学校的教师队伍一般都长期停滞不动,流动性较小,教师进量又不多,老龄化现象也日益突出,知识更新问题又日显重要;外界信息渠道相对较为封闭,当地的同类学校又往往是仅此一家,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又很少或几乎没有。凡此种种,都迫使我们要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努力改变目前的师资现状。

  努力建设一支讲学习、会学习、乐学习的教师队伍,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更在于由此带来了校园活力的激发、管理状态的改进和发展后劲的增强。

  1、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分散自学。学历进修,理论学习等采用分散自学的方法。

  小组互学。成立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主要是教学基本功学习的提高展示,计算机课件制作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修交流,手语学习的统一规范,聋校教师培训教材的学习讨论,教科研课题的专项研修等。

  讲座辅学。分校内“自产自销”和请进来辅导讲座两种形式。组织本校教师开设师德论坛,举行校内教学讲座;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各种专题讲座。

  竞赛促学。校内教坛新秀评比,校内教师基本功比武,青年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优质课评比,参加普教系统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及省、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都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学习。

  导师带学。成立校内导师制,给每位青年教师结交一位老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展开带弟子活动。并且将此活动拓展为互学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捆绑评优的层面深入开展,持续结对。

  外出拓学。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考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接受各种专题培训,选派青年教师赴兄弟学校见习培训等,以进一步拓展学习的范围和空间。

  观摩助学。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校内观摩课、研讨课活动,经常选派教师去兄弟学校观摩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组织教师参加普通学校的教研、观摩活动,并要求老师结合观摩开展说课、评课及汇报交流活动,以巩固学习心得,扩大学习效果。

  课题兴学。要求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从所学的理论中找问题,从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或倾向性问题中找课题,开展课题专项研究活动。并且进行专题性的理论辅导,专题性的文献研究,专题性的教学实践,专题性的经验总结等,进一步深化学习。

  2、阵地化的学习载体。

  面上工作的开展应有一个好的载体,组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也得依托一些阵地化的学习载体。如教师论坛。在教师政治学习中专辟一个“教师论坛”的栏目,每期确定1—2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就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展开论谈。

  青年教师学习小组。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当然的小组成员,也欢迎其他教师自愿参加,每期由学校确定研修主题、内容及重点,具体由团总支负责组织实施,期末由教务处组织考核。

  三笔字、简笔画园地。在会议室专辟固定展板,由团总支组织每位青年教师每周完成三笔字、简笔画各一张(块),在“园地”中集中展示,共同交流提高。

  教育信息摘抄小报。要求每个教师每周完成3张以上教育信息摘抄卡,交专人负责汇总,由青年教师轮流担任执行主编,每半月出刊一期《教育教学信息报》,供大家交流学习,实现学习成果互惠,学习资源共享。

  教师论文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1篇,期末汇编《教师论文集》、《班主任文萃》、《一得集》、《案例集》等。

  3、制度化的学习保障

  提供学习时间。每周给每位教师安排一节课作为学习时间,每周三第一节课为青年教师学习的固定时间。

  保障学习经费。足额报销教师的进修学习及继续教育经费,安排专项经费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见习培训。

  落实奖励措施。对取得高学历的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和学校专项学习任务的教师都有数额不等的专项奖励。每个学期都根据学习主题和中心任务评定专项的学习积极分子。

  实施专项考核。对教师学习有量化要求,期末进行专项考核。

  提供学习资料。购置学习用书,订阅报刊杂志,统一配置摘抄卡、练习纸、培训教材等。

  完善动力机制。让学优者光荣,让学优者有为,让学优者有位,让学优者有酬是我们正在逐步完善的动力机制。

  4、常规化的学习目的。

  坚持学习的日常性。我们要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指向的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生活中的经常性的自觉、自主、自由式的学习,而并不仅仅是一些点缀式的,标签性的,一时一地的,或者轰轰烈烈的活动。因此,绝不是停留于搞一些活动,开展一些竞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滴水穿石般的积累,潜移默化式的展开,目标是达到教师的观念、思维模式、内在需求、行为方式的转变,使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内化为教师的一种新的工作状态和生存方式及生活方式,逐步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坚持学习的渗透性。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涉及的是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要加强学习的整合性和渗透性,不能孤立的就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能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究新理论的愿望,甚至也可以滋养新理论,产生新理论。

  坚持学习的贴近性。我们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并非是建起一种封闭的理想化的校园学习模式和运作模式,而是要贴近学校的实际,贴近本校校园生活的特点和现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贴近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使学习更具动力,更为鲜活。

  坚持学习的实用性。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触动,相互促进。并且在实践中要善于反思,不断总结,以进一步深化学习,使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学习的服务性。学习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不能游离于实际的教学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忘了宗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