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体现着个人的内在修养。从小重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现状堪忧,除幼儿园的教育外,强烈需求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文中,笔者通过对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培养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培养现状
笔者经过观察、访谈和问卷了解到,我园大部分幼儿的父或母均在外地工作,平时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体70%左右为祖辈,25%左右为父母,5%左右为其他亲戚或保姆。在缺乏父母的管教、祖辈无比溺爱、亲戚或保姆不敢管或管不了的情況下,幼儿的一些不良礼仪行为现象时有发生:在马路边随地大小便、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疯跑;玩完玩具不归位;乱扔垃圾;乱攀爬公共设施等等。更让老师感到无奈的是,幼儿在园养成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常常放了一个寒暑假回来后,就会出现“一夜打回解放前”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一)“树大自然直”的教育观念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若能抓住此关键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目前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以重视学习知识、技能为主,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长大之后自然就懂了。这是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礼仪行为的根本原因。
(二)非父母的教育主体
我园70%左右的幼儿都是由祖辈或亲戚、保姆在照顾、管教幼儿。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往往只重视幼儿的起居饮食,对幼儿的思想品德和礼仪行为的引导并不重视,而且由于精力和能力上的原因,管教也不到位。这是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礼仪行为的直接原因。
(三)管教方式不科学
大多数家长因没受过教师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懂得如何科学教育、引导幼儿。一是采取刻板的说教教育方式。家长照搬照套大道理,幼儿根本听不懂,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当幼儿出现不良礼仪行为时,家长以打骂为主的方式去强行制止,幼儿心理抗拒情绪大,也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采取随意性的教育方式。家长心情好时,幼儿怎样都行,当家长心情不好时,稍有一点不是,便又打又骂,如此随意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分不清是非对错,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不一致。当幼儿做出一些不良礼仪行为时,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幼儿有恃无恐,不仅不改错,还会变本加厉犯错。这些都是影响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原因。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家庭教育中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育策略。
(一)观念性策略
好的观念决定好的行为,观念的高度决定行为的高度。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家长用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去引导和培养,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做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引路人。
(二)一致性策略
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都要从教育内容、方法与要求等方面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能各说一词,各做一套,也不能脱节,更不能对着干,否则将会让幼儿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对错,教育效果也会抵消或大打折扣,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就难以养成。
(三)榜样性策略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常言道“孩子是家庭的缩影”,因此,家长在幼儿面前要时刻做好榜样作用,例如,要求幼儿要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家长就要自己先做到;要求幼儿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家长也要自己先做到。总之,言传身教的榜样性教育可以让家长“不教而教”,让幼儿“有样学样”,才能“不教而会”。
(四)持续性策略
俗语说,养成一种习惯,必须要21天的持续坚持。家庭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1]。文明礼仪是一种终身教育,必须持之以恒[2]。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路上,家长和幼儿都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既定下来的礼仪要求就要持续坚持执行下去,不能朝令夕改,这样幼儿的良好礼仪行为才能养成。
(五)实践性策略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段话强调了“做”(即实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要想幼儿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坚持实践性原则极其重要。
(六)游戏性策略
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儿童的发展在游戏中实现[3]。因此,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方式培养其良好的礼仪行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家长来说,最简单又便于操作的游戏方式就是让幼儿玩玩具。玩具之于幼儿,不仅仅是游戏的工具,也是幼儿学习的“课本”[4]。因此,在幼儿玩玩具的过程中融入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七)以父母为教育主体策略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父母的教育角色谁也无法替代。因此,我们倡导父母每天在工作之余尽可能亲自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而不仅仅是人陪着旁边,心却在手机。父母要把对孩子浓浓的爱化为用心陪伴,因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亲情陪伴。
四、结语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需要幼儿园教师的用心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融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坚持以父母为教育主体,时刻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坚持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实践性、游戏性原则,把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各类日常生活的实践中,逐步使幼儿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高雅素养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