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故意伤害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的主要依据原则以及故意伤害罪的诉讼方式。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要构成该罪,必须实施非法的伤害行为并造成严重损害。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的主要依据原则是损伤是否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治疗后是否影响劳动能力以及是否能自行修复。故意伤害罪的诉讼方式包括公诉和自诉。
法律分析
需要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以便后续到法院进行起诉处理。故意伤害是指故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如果故意伤害行为严重,将构成故意伤害罪,这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要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对他人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但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一、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的主要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1、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都属于轻伤;
2、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剥脱、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自行修复。一般说来,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治疗,人体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便能使其复原,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而轻伤害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否则伤势就有可能恶化、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二、故意伤害罪的诉讼方式是什么?
1、公诉
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以及对于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提请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这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通常称为“公权”。对于故意伤害造成重伤以上的案件应当公诉。
2、自诉
自诉是公诉的对称,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通常这类案件被称为轻伤案。
结语
如果您的亲人或朋友遭受了故意伤害,请务必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以便后续到法院进行起诉处理。同时,了解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和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的原则,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诉和自诉是刑事诉讼中的两种诉讼方式,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诉讼权利,而自诉则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