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是什么

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是什么

2024-04-2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且有能力执行的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故意拒不执行的严重行为。该罪侵害的对象是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权威。客观上,该罪表现为有能力执行但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主体方面,该罪主要适用于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主观上,该罪表现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却故意拒不执行。

法律分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法律特征是: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权威。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何严重的行为。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指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故意拒不执行。

拓展延伸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定义和要素分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被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明确要求某一行为的被告故意拒不执行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包括:首先,必须存在法院作出的明确判决或裁定;其次,被告必须明知该判决或裁定的内容,并具有执行能力;再次,被告故意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即明知故意地违反法院的要求;最后,该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素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事实,以确定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对于此罪行,法律对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罚规定,以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语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对已生效的法院判决或裁定有能力却拒绝执行的严重行为。本罪的特征包括:侵害国家审判机关的权威;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主体为有义务执行的当事人;主观上是故意拒不执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要满足明确的构成要素,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事实,以确定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法律对此罪行有明确的界定和处罚规定,以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