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死亡后,其亲属有权获得供养;侵权导致死亡的被侵权人的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单位分立或合并时,继承权利的单位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拓展延伸
职工因工死亡后,亲属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职工因工死亡后,亲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明确保障。根据相关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供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享有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亲属可以享受一系列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丧葬补助、抚恤金、生活补助金等。此外,亲属还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为确保亲属权益的实现,相关部门会对亲属进行认定,确保符合条件的亲属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这些规定的出台旨在保护职工的家庭利益,为因工死亡职工的亲属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
结语
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享有合法权益。依法,被侵权人死亡时,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如果被侵权人是单位,且发生分立或合并,继承权利的单位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职工因工死亡后,亲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明确保障。这些规定旨在保护职工家庭利益,为亲属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实现。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