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养肾就是养命,史上最全养肾指南
春季养生,99%的文章都在提醒大家养肝,但都忽略了一点:阳气生于春季,也非常适合养阳补肾气。但是要特别注意技巧,不同于冬天可以补充的方式,需要加温。
肾虚也分阴阳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所以有“四十不补,五十遭殃”的说法。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很难生长,阳气越来越少,疾病越来越多。那么春季如何进补阳气呢?听说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可以吃一个疗程吗?提醒大家,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是在变相害自己!
想通过药物补肾,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
肾阳虚往往表现为寒;
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
肾阳虚的人除了怕冷,水分代谢慢,蒸发能力弱,所以会多尿,尤其是夜尿,不想多喝水。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比较合适。
肾阴虚常表现为虚热;
口干咽燥,潮热,颧骨红,心烦发热,盗汗,舌红少苔。
肾阴虚的人一般不怕冷,甚至不怕热,特别是手脚和心脏总觉得热,想贴在冷的东西上。肾阴虚的人也会口干、大便干燥、心烦,甚至因为心烦而失眠。而且,人也容易瘦瘦的。中成药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
吃四宝。
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比如女性肾虚导致不孕,男性肾虚导致不作为),春天最好不要吃药补肾,因为吃多了会加重肝脏负担。建议你通过吸收食物的精华来温和地滋养阳气。
我们通常说的“黑五类”: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我们必须多吃点。此外,山药、芡实、核桃仁、银杏、莲子、桑椹、荔枝、海带、紫菜、香菇、豆豉、枸杞、板栗等。都是补肾的产品。
1.补肾汤
西洋参6克,女贞子3克,墨旱莲3克,丹参3克,覆盆子3克,陈皮3克,每天煲汤服用。
2.补肾豆
原材料:
豆子一斤,沙苑子、白蒺藜、菖蒲、炒杜仲、补骨脂、八角、核桃仁各6克。
练习:
1.加入八角和前五味药材煮汁。水没用过之后,开始煮半个小时,去渣取汁。
2.将黑豆浸泡在药液中4小时,使黑豆充满药性。
3.煮豆子。这时候加入核桃仁和少许盐(最好是大颗粒海盐,或者不用盐的话)。煮到豆子没有硬心,又黑又亮。
3、补肾粥
这碗粥是一个年轻妈妈推荐的。她说连续喝了三个多星期,看起来好多了。以前白发很多地方不复发,指甲的小月牙从两个(拇指)变成了七个!这么好的效果,她恨不得人人都知道。你不妨试试。
原材料:
黑豆(1把)薏苡仁(3把)大米(2把)黑芝麻(1把)核桃(2把)
练习:
1.将所有原料浸泡一小时。
2.将原料放入砂锅中,煮粥,煮好后加入红糖。
4.补肾茶
枸杞补肾填精,茯苓健脾利尿,红茶利尿提神。可制成枸杞茯苓茶,能止渴补肾,特别方便。
原材料:
枸杞、茯苓各5-10g,红茶6g。
练习:
将枸杞、茯苓研成细末,每次服用5-10g,加红茶6g,开水冲泡10min,每日2次,为茶。
经常做四件事。
一个
取暖
最简单的升起太阳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它是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肾藏精,由耳开窍,耳中有很多治疗肾脏疾病的穴位。因此,经常锻炼耳朵可以起到强肾壮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食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和拇指提起耳屏和耳垂,由内向外提起。拉力以感觉不到疼痛为限,每3~5分钟一次。双手空闲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揉耳朵。
三
晚上泡脚
泡脚不仅能保暖,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通过刺激脚上的几十个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
晚上9点泡脚是保护肾脏的最好方法。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补肾,是因为此时正是肾经气血虚弱的时候。此时,当体热增加时,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四
踮着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和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通过足少阴的肾经按摩足三阴,温肾阳。每天踮脚走路10分钟左右。你可以停下来,走到中间。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刺激穴位。
踮着脚走路很困难,尤其是老年人。有必要一步一步来。练习之初最好身边有帮手。长期坚持,每次不要过度;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经常按压四个穴位。
其实我身上有四种免费的滋肾药,但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去找其他的滋肾药。国医大师唐祖宣特别推荐了滋养护肾的四个穴位: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穴。男女皆宜。每天按揉每个穴位5分钟。只要坚持一个月,就会明显感觉到身体里好像有一个小太阳,肾气充盈!
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与命门穴位置相同,即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
功效:肾俞穴是肾经的主穴。如果经常按压,可以增强肾气,增强你的肾功能,特别是对月经不调、性冷淡。
薛源
位置:在人体正线上,测量四指自肚脐向下的距离,即为关元穴。
功效:关元穴就像人体的一个阀门,把人体的活力保持在体内,使之不外泄。是男人藏精、女人藏血的地方,是人们积聚袁茵、元阳的地方。
泰西雪
位置:在足内踝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对称。
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肾经的元气在此经过和停止。所以古人把太溪穴称为“补阳九穴之一”,认为它有很强的补阳和挽回不良影响的作用。
门雪
位置: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通俗地说,就是背部在腰中间的位置,与肚脐相对。
功效:对于男性来说,是壮阳的大穴位,对于女性来说,是美容养颜的大穴位。补肾壮阳,温宫备孕,缺一不可。
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①顺应自然: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地采用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②养性调神:要避免不良刺激和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房事有节:性生活必须有节制;
④体魄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适量;
⑤调摄饮食:应根据体质不同辨饮食之宜忌,以及药膳保健;
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⑦防止病邪侵害:除避“虚邪贼风”和“毒气”之外,还应包括实施药物的预防。
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1、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多甘少酸
宜多食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春季宜多食用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不宜多食酸性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柠檬、乌梅等;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2、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吃当季蔬菜
吃当季食物,是我国历来提倡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式。春笋是南方春季最好的当季食材,不仅味道清鲜,于养生也大有裨益。春笋有多种膳食纤维、低脂高蛋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对减肥也有好处。
3、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适量饮花茶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淤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4、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早起早睡以养肝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5、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季养生食物有哪些
1、雪梨
常见水果,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白色入肺,故白色食物都对肺有保养功效。雪梨水份大,性略寒,可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2、银耳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淡、无毒。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同为白色食物,银耳性更温润,比雪梨更适合体寒或肠胃不好的人,同时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
3、蜂蜜
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最易吸收,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有机酸和微量元素,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
4、山药
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圆柱形,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维生素、脂肪、胆碱等成分,以及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含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补脾养胃、补肺益肾。
春季养生的好处
春季养生,就是指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春季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
春天养生吃什么
中医:春季养生吃什么好?
红枣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春笋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炒、炖、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笋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不过,北方很难吃到新鲜的春笋,如果是弗尔马林里泡过的就算了吧。
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应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樱桃,草莓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葡萄干
葡萄干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养肝血,适合易贫血、常头晕目眩的人吃。春天易头晕的人,通常气血较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铁质,对女性来说是造血所需,不过因糖分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龙眼
龙眼干安神肝血不足、气血循环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没精神。而龙眼干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糯米
糯米糕补体力糯米有补中益气、补充营养的作用,寒凉的早春天气吃糯米,可温补脾胃、养血安神,适合脾胃气虚、常腹泻的人,也就是适合天冷时容易肚痛腹泻或肚子冰凉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约半个手掌的量即可。
葱、姜、蒜
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最佳吃法。
顺时养生基本原则
顺时养生是根据气候时间变化防寒避暑,顺从四季、时辰、气候等特点调养身体,从而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春季是我们人体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那么春季顺时养生法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春季顺时养生法饮食原则,欢迎大家阅读。
春季顺时养生法饮食原则
原则一:早春时节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早春时节,气温仍然比较寒冷,人体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御寒功能。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结构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另外,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正好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原则二:适当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比重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春天,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复发,活力加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如春季常见的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大都因为新鲜果蔬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缺乏所致,所以,在饮食上应适当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比重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增强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此外,从科学饮食的观点来看,春季还应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摄入量的相对比例,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原则三: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季应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为清温平淡,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吃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胃寒的人可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
原则四: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的食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且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而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春季饮食调养,宜选甘温之品,忌酸涩,主要以补益脾气为主,故可多吃一点大枣、山药、锅巴等。
原则五: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对症食补。
祖国医学提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以下几种人最适宜在春天进补: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反复感冒者;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到夏天有夏季低热者。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法,防病治病。具体如下:
①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先用清补的 方法 。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螺蛳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祛火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
②虚寒体质者,可多食核桃、枸杞等偏温食物;
③湿气较重者,当食化湿食物,如干荷叶、莲子等。
④对于小孩子、老人,平时还可煮些橘子皮、萝卜、梨子或荸荠当茶喝,可理气化痰、清热润肺,保护呼吸道。
⑤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原则六:千金难买春来泄,消脂排毒正当时。
整个冬天,大多数人处于蛰伏状态:深居简出、运动量减少,又偏好膏粱厚味之食物,一冬下来,体内积存了大量的脂肪和毒素。古语有说:“千金难买春来泄”,意思指的就是“春季消脂排毒正当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偏信民间的排毒药物,其实,简单的苹果和鲜奶就有非常好的排毒功效。试试早上起来喝一杯鲜奶,吃一个苹果。温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其他的水果,例如:草莓、樱桃、葡萄也有不错的排毒功效。还有海带绿豆汤,因海带中的胶质成分能促进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绿豆性寒凉,可清热解毒,所以,饮用此汤,毒素自然会随着大小便排出。汤好饮有益,且不需要泄得那么辛苦,不妨试试吧!
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昼夜变化,比之于四时,所谓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白昼阳气主事,入夜阴气主事。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人亦应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中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 措施 ,才能健康长寿。故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二)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因此,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医学, 教育 网 搜集整理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
(三)保精护肾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精是构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为健康长寿的根本。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五脏安和,精自得养。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纵情泄欲,则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节欲并非绝欲,乃房事有节之谓。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四)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神自健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凋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中医顺时养生法相关 文章 :
1.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法
2.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
3. 24小时养生法
4.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5. 中医时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