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由于税收筹划活动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使得企业为发生税收损失而付出的代价。税收筹划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
一、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由于筹划方案与现行的税法政策和规定冲突,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承担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
1. 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引起的风险。税收筹划是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对税收筹划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税收筹划人员受专业的局限,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可能相对不够准确,因而难免在具体操作上出现偏差,引发税收筹划的政策风险。同时由于我国相关规定有待完善,执法机关在判定企业减税行为的合法性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税收执法机关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差异,会带来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2. 税收政策调整引起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在调整。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企业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从酝酿到设计再到落实、实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税收筹划方案不能跟上国家最新的税收调整政策,那么其原定的筹划方案就可能由合法变为不合法,合理变得不合理。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增加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遭到失败。因此,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将会带来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二、经营性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各种经营性风险。这些经营性风险也影响企业的税收筹划效益。
1. 投资决策引起的风险。从理论上讲,税收政策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但是,作为国家经济调控的杠杆,税收政策的制定必然存在导向性差异。这些导向性差异成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切入点。但是,由于企业在运用这些政策的导向性差异的时候,可能存在忽视相关因素的分析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在西部地区设立企业,虽然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投资环境的不完善以及需求状况等都会使得企业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
2. 成本开支引起的风险。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企业所做的每项投资决策都建立在相应成本投入的基础上。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税收筹划也是在相应成本的基础上争取税收利益。税收筹划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潜在成本和显性成本。潜在成本是指税务筹划失败时的罚款;显性成本,即人工成本,是一种物化劳动成本,是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进行税务筹划咨询或委托进行税务筹划时所支付的报酬和费用。很多税收筹划方案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会有许多的影响因素,使得筹划的正面影响小于实施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忽视了成本,则可能取得与税收筹划适得其反的效果。收益和风险是税收筹划的正反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尽量趋利避害,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