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股票诈骗涉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的价值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即应当予以立案,追究诈骗罪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诈骗一百万以上应判多少年
诈骗一百万元及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因此,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千元的,就构成诈骗罪。
二、现货诈骗立案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诈骗行为层出不穷,诈骗的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当场诈骗罪,但可以依据刑法中的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有很多,可以概括为被骗财物价值达到巨额的立案标准。被骗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但犯罪情节较重的,也可以立案。
三、诈骗案的追款方法有哪些
诈骗案的追款方法有:
1、可以通过公安机关追缴赃款赃物;
2、被害人主动提起诉讼追偿。被害人主动寻找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财产,通过民事诉讼或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偿遭受的财物损失。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以上的,应当立案侦查。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诈骗罪的四个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