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出售假货的处罚与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销售金额不同,刑事处罚和罚款金额也不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国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故意制造伪劣产品等。
法律分析
一、商家出售假货怎么处罚
1、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怎样处罚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1)销售假货轻者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2)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关于销售假货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必须具有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
3、主体方面:个人和单位均能构成本罪,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两类人。
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内有意制造伪劣产品。
结语
商家出售假货的处罚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轻微违法行为可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严重情节可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者将受到刑事追究。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规定了停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销售金额不同的伪劣产品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要件包括侵犯国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故意制造伪劣产品以谋取非法利益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处,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 相关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六十条规定的,由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烟草专卖、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