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产侵权包括哪些?

财产侵权包括哪些?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本文介绍了财产侵权的定义、主张财产侵权的法律规定以及侵权法人身损害财产种类规定。在财产侵权中,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须赔偿的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主张财产侵权的法律规定包括侵权损害赔偿、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侵权法人身损害财产种类规定包括赔偿生命的损失、赔偿健康的损失、赔偿身体的损失、赔偿名誉权的损失。

法律分析

一、财产侵权包括哪些方面呢?

财产损失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所谓直接损失,又称积极的损害,它是指当事人已有的合法利益,因可归责于加害人的原因事实发生,以致减少的利益。而间接损失又称消极的损害,它是指被损害人本可获得的预期利益,但由于可归责于加害人的原因事实发生,以致丧失的利益。

根据《民法典》原理,在侵权损害赔偿中,须赔偿的财产损失不仅包括直接损失,而且包括间接损失。对于直接损失的计算,一般采用折价计算法,就是将被侵害的财产计算出实际减少的价值,按照实际减少的价值进行赔偿。对于间接损失的计算,首先计算间接损失的价值,但是不能将财产损失本身计人间接损失之中,同时,不能在计算间接损失时,再计算受害人的停产损失或误工工资。

二、主张财产侵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侵权损害赔偿

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侵害,依法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的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最主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损害赔偿遵循以下原则:

1、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对全部损失予以赔偿。换言之,就是赔偿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为限,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但全部赔偿原则应受损益相抵、过失相抵规则等的限制。

损益相抵,亦称损益同销,是指赔偿权利人基于发生损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应由损害额内扣除所受利益,而由赔偿义务人就差额予以赔偿的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则。

2、财产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无论是造成财产损害、人身损害还是精神损害,均以财产赔偿作为唯一的赔偿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为之。

(二)停止侵害

是指侵害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排除妨碍

是指侵害人排除由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

(四)消除危险

消除危险,是指侵害人消除由其行为或者物件引起的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

(五)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侵害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者获得的财产移转给所有人或者权利人。

(六)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适用此种责任形式的条件有二:一是可能性,即受损害的财产在客观上具有恢复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受损害的财产须有恢复原状的必要。

(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是指加害人在其不良影响所及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不利后果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是指加害人在其侵害后果所及范围内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曾受损害的状态。消除影响是侵害人格权如隐私权、肖像权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则专属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三、侵权法人身损害财产种类规定

人身的含义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人身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一)要有损害事实存在;

(二)要有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行为;

(三)人身的含义: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侵权行为可能涉及到的财产种类较为丰富,主要包括:

1.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房屋、构筑物、道路、桥梁、隧道等;

2. 机器及设备:如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生产设备、工具等;

3. 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动物等;

4. 植物:如果树、作物、森林等;

5. 土地使用权:如土地、宅基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等;

6. 知识产权: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7. 虚拟财产:如游戏中的虚拟货币、虚拟物品等。

侵权行为可能导致的财产损失种类多样,具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行为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在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了侵权行为的具体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

结语

财产侵权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直接损失采用折价计算法,间接损失需单独计算。主张财产侵权的法律规定有侵权损害赔偿、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侵权法人身损害财产种类规定包括要有损害事实存在、要有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行为、人身的含义。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二条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五条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民法典 第二百七十九条 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