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离职员工被告知不予支付离职工资

离职员工被告知不予支付离职工资

2024-03-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劳动关系证明及拖欠工资处理:证明劳动关系需劳动合同、工资证明等;无合同可用工作证、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证言、录音等作证;恶意拖欠需全额支付工资并加发25%经济补偿;可先协商解决,不成可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可起诉法院,须在15天内。

法律分析

1、首先要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数额,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

2、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工作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录音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3、对于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除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4、有了足够的证据后可以先和老板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十五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拓展延伸

雇主拒绝支付工资,离职员工应该采取哪些法律措施?

当雇主拒绝支付工资,离职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员工可以与雇主进行沟通,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并保留相关证据。如果沟通无果,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投诉,提供相关证据并寻求调解或仲裁。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可以考虑提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通过法院解决纠纷。此外,员工还可以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途径,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合理的法律手段,以确保获得应得的工资。

结语

维权保障工资权益,关键在于充分准备证据。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可作为证据,若无合同,工作证、登记表、考勤记录、证言、录音等也可使用。恶意拖欠需支付工资并加发经济补偿金。先协商解决,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若不满仲裁结果,可在15天内起诉法院。雇主拒付工资,离职员工可采取法律措施,如与雇主沟通、投诉、仲裁或诉讼。咨询律师并采取合理法律行动,确保获得应得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