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府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政府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政府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政府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
一、公民怎样提起民事诉讼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在诉讼状中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名称、住处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诉讼请示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被告应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答辩期间可以依法提出管辖异议。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5、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在不停止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6、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决,当事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为使合法权益行到充分保护,最好聘请一名律师。
二、民事诉讼被告向法院提出答辩
答辩,是相对起诉而言,是当事人行使辩论权利的一种形式。即被告人针对原告人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的答复和辩解。答辩不同于答辩权,答辩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的重要的诉讼权利。原、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均享有答辩权利,只不过由于原、被告在诉讼中的诉讼身份不同,因此表现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对于被告来说,其针对原告起诉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解的权利,即为答辩权。被告行使答辩权的一个体现是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后提交答辩状。答辩状,是被告人或被上诉人针对原告人或者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解的诉讼法律文书。
答辩状的内容,可以是实体方面的,也可以是程序方面的,被告在答辩状中提出的主张,自己负举证责任,亦应提供证据和证据来源,以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答辩状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首部应写明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和住址;正文应写明答辩的根据和理由,其主要内容包括:原、被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案件事实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起因和现状,提出自己的主张,并提供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法律依据,据理进行反驳;结尾应记明答辩状送至的人民法院的名称、时间和答辩人签字或盖章。
答辩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进行答辩也可以不答辩,均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但是人民法院必须按照法定的期限和程序将原告的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以便被告了解起诉的内容,行使法律赋予他的诉讼权利,准备进行答辩或其他应诉。
三、起诉内容与事实不符怎么办
积极应诉。组织证据推翻,对方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院也不会支持。如果是原告,诉状内容有误的,可以向法院申请补正。
如果是被告,可以在答辩状中写明具体情况,庭审中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就不符合事实事项进行法庭辩论,法官会根据你们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查明事实。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