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定结婚年龄和结婚条件以及法定程序。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则不得早于20周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目前,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同时,法定结婚应满足男女双方自愿、不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双方无配偶、无重婚的条件。结婚的法定程序包括申请结婚、审查符合条件的登记等步骤。
法律分析
法定结婚年龄是什么时候呢?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则不得早于20周岁。
我国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比如考虑我国多民族的特点,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目前,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比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我国《民法典》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
二、法定结婚应满足什么条件
法定结婚应满足以下条件:
1.男女双方结婚是自愿的,无人干涉;
2.男女双方不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3.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
4.双方无配偶,无重婚。
三、结婚的法定程序
结婚的法定程序如下:
首先,申请结婚的当事人,必须持相关证明共同到男女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用黑墨水钢笔填写填写《结婚登记申请表》,并交纳结婚证工本费、服务费。
其次,婚姻登记机关接到申请后,逐项审查当事人是否符合结婚条件。譬如,双方有没有达到法定婚龄,是否重婚等等。
最后,经过审查后,符合民法典规定的,准予登记。你们需同时到场,就可以领到一张大红的结婚证书了。
拓展延伸
我国民法典对婚龄有明确的规定,结婚应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同时,禁止结婚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这是民法典对于婚龄的规定。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了结婚的程序。一方要求离婚或者一方未申请离婚登记,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民法典对于离婚程序的规定。
综上所述,我国民法典对于婚龄和离婚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遵守这些规定,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结语
法定结婚年龄是22周岁男性和20周岁女性的规定,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同时,《民法典》规定了结婚的最低年龄,即达到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只有满足了法定婚龄,才能合法结婚。法定结婚应满足男女双方自愿、不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双方无配偶、无重婚的条件。结婚的法定程序包括申请结婚、审查符合条件的登记等步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七十八条 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