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实习生对实习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经历,这里包括我很多同学在内,都有这种现象。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设计单位,有很多总工给我们的是对建筑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起码我认为我的总工有点误导我的倾向。
我个人理解的建筑实习应该是建筑不只是在设计单位所做的事情中的体验和认识,还应该走出去,通过对建筑,城市的直观认识来理解建筑和城市,以及对建筑空间,城市景观、街道进行切身的感受,虽然我对此已经有了认识。不过并没有很好执行,这不能不说是我的实习上不到位。但是我在仅有的几次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是感受到其的作用及对建筑的重新理解。这在实习周记上已经记摘了一些,一次是“走进阳光棕榈园”。一次是“走进深圳市新图书馆”。在走进阳光棕榈中,我对建筑感受到的是对难点变为亮点的一个建筑认识,在一般的楼盘中。底层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因为更多的用户不太喜欢。也不太买底层户型,一个是怕上面的东西不小心掉下来,还有个原因是底层在地面上容易受潮。而阳光棕榈园的做法,恰恰是利用底层的亲地性,则把他处理成上面户型所不能具有的花园户型。这对我以前的楼盘认识有了一个崭新的感受。而在走进深圳市新图书馆时,则更多的是体验到建筑大师的空间处理手法以及技巧,那种上下,内外贯通一气的大师手笔的确给我对空间认识的一次心灵的震撼。所以这样认识不走出设计单位,走进建筑本身是感受不到的。
我来深圳的时候也算是很早的了,当初同寝室的人都决定来深圳实习,希望能过到是租房子能住在一起,他们的这个提议我是没有赞同的,我更希望是自己能单独租个房间。这种决定后来的确证明我是对的,有几次去他们一起租房子,他们在双修日和闲时在一起打牌打发时间。这正是我在学校时他们说一起租房子所担心的现象。虽然能起到分担房租的作用,但是我更希望能在多余的时间内能够看一些书,因此我来深圳的时候还是决定一个人过来的。
除了我本人有要考研的目的希望能在一个人的环境在这边边实习边复习的因素外,我也一直觉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读书,其实在实习的时候我们有大量的时间被我们浪费了。我不希望我的青春在这些碌碌无为的时间中被消耗。我也许算是幸运的,然而感觉又是不幸的,不幸运的是我这这前期的工作量常常不饱和,更多的时候他们给我半天的时间解决的问题却给我一天时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我也抱怨过,这样的工作量我能收获多少,但是这在另一方面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几乎没有加班的时候,深圳购书中心给我提供了另一个学习的场所,由于它离我住的地方非常的近,所以下班以后更多的时间也在这里度过,实习周记提到的两本书《城记》和《建筑师的20岁》都在这个期间在购书中心里面看完的,另外还有两本书是跟考研的推荐书目是陈志华编写的《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和楼西庆编写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还有一本书也是有关考研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这本书则是咬牙花100块钱买下来的,为什么说咬牙则是因为我在设计院实习是没有工资拿的。买他下来也不仅仅是因为考研,也是因为个人觉的此书可以收藏以后可以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