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是本学期刚刚转到石油附小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的一名新同学。尽管我很理解新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多少有些挑战,也非常想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但我还是无法体会子墨内心的体验。
从某种角度上说,子墨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天早晨自己起床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饭,几乎从来不需要大人的提醒和催促。回到家就写作业,但背诵的作业还是需要适当提示。
周中的一天,子墨写完作业该去练习弹钢琴了。她走过来跟我说,妈妈,我的压力太大了,还要急急地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要去练琴,我太累了。她一边嘟囔,带着哭腔,也带着撒娇的意味,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我有点懵,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她,也不知道她究竟想要什么,就那么愣愣地看着她。眼泪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大。我说,哭吧,可以哭的,难过的时候可以哭。她的哭声又提高了几个分贝,爸爸拿来手机,笑呵呵地说,你这是美声哭法,我来给你录下来吧。子墨一听就忍不住笑了一下,但还是继续大声地哭。妹妹也笑嘻嘻地看着姐姐,给她递纸巾。当子墨听到自己狂放的哭声,看到父母可以允许自己表达情绪的时候,她就不哭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她说,妈妈,吃完饭,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练琴?
我在想,很多时候,大点的孩子哇哇大哭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向父母发出一种求助的信号,而不是故意想和父母作对。忙碌的父母太容易忽略孩子急迫的需求,而长久被忽略之后,就容易带来情绪的爆发。所以,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地训斥孩子,或者直接妥协,而是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关心,同时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