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擦边球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跨界经营贷款“擦边球”疑云难消。
2、在用树上开花,借进口之名,但实际上不是真进口,说完全不是又不准确,商家在打擦边球,是混水摸鱼在糊弄。
3、欺瞒作假、寄望侥幸过关打擦边球的做法,常会因小失大,遗患终身。
4、在中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打制度的擦边球。其中最基本的真理就是,事后原谅比事前许可要简单得多。
5、虽然严禁为烟草做广告,但一些烟草公司却通过赞助音乐会来打擦边球。
6、但是这种规则在与其他债券间产生了边缘地带,使人要打擦边球。
7、如果打擦边球是违法的,就让法律去制裁他。
8、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人打出变幻莫测的旋球,有的打出了技术高超的杀球,有的打出了让人防不胜防的擦边球。
9、黑商家打酸枝木“擦边球”,红木家具。
10、或者是擦边球,又或者深切,都有说不出的魅力。
11、更进一步讲,他们也是基层官场风气的塑造者和践行者,他们若精明世故,奉行潜规则,大打权力擦边球,那么,整个镇街的官场做派就可想而知。
12、王卡认为这一播出方式会被其他一线卫视效仿,但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能维持多久也是个问题。
13、监管部门的及时出手使得这个“多米诺骨牌”没有倒下来,然而局部的、擦边球的准单向收费的脚步却一直没有停下来。
14、做事谨小慎微,对中央的政策,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政策的原有容量,估高一点也只用了七、八成,更不用说通过“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等来发展自己。
15、此类抽奖陷阱之所以屡禁不止,首要原因是其通过打擦边球钻了法律空子。
16、而吕巍连任两届陆家嘴独立董事,离职不到一年,再次担任同一公司的独立董事,似有打擦边球钻空子之嫌,违背了到期更换独立董事的初衷。
17、擦了边就是界内球,没擦到就是出界,按照压线有效的原则,擦边球要判得分。
18、日子擦边球样浮皮潦草过下去,转眼夏尾。
19、她觉得,婚介这个行业是个“活络扳头”,擦边球打打,能赚钱。
20、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21、拥有这样一个规模的打印耗材产业,并不是“复制、擦边球”可以实现的。
22、奥巴马积极着手营造一个无核化的世界,这一美好夙愿让许多不轨之徒蠢蠢欲动,他们借机打起核武的擦边球。
23、童志龙介绍,起初的明察暗访中,市纪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打擦边球,如值班时却待在自己办公室,还有找人顶班的情况。
24、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虚假高校大多借用“北京”头衔自抬身价,打校名“擦边球”,用混淆视听的手法骗取生源,实际多数没有实体机构。
25、在男大学生中,也有极少数“小色狼”经常打性骚扰的“擦边球”,随时可现的他们像挥之不去的苍蝇一样,给女生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26、总是在法律允许和禁止的边缘徘徊,总是希望利用政策的漏洞渔利。这些历史上打惯了擦边球的人们,在不用擦边更有胜算的新规则里,反而显得茫然失措,举手投足连连丢分。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