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宣括利)。此字始来自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宗棉仅商代金文。
“己”本意说法不一,朱骏声认为己像置福杨免宗笑丝的形状,是“来自纪”的本字。还有人认为“己”像弋射时绑在箭或石华微蛋草犯入上的丝线。
“己”有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指自己,“己”音与“自”相近由衣养正材都证钟,于是后世又把这二字构成“自己”这个联合式合成词来广泛使用。早在甲骨文中,“己”就被假借来自作天干第六位的代称,又常用作帝王的庙号。“己”还有纪识、识再张陆还红剂染压别的意思,亦当属假借,这种意思后来写作“纪”。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2
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第一是要省“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去做事,要做到尽忠职守,兢兢业业;第二是要省“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指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要真正做到忠诚守诺,言而有信;第三要省“传不习乎”。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要经常温习,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修炼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传给别人的知识有没有亲身实践过?”
(1)曾子:即曾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鄫国后裔,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是被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传授,这里指传授给他人知识。
(6)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实践。古汉语“习”字没有“复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