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2、翻译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户姓冉的人家在那里住过,所以那条溪水被称为冉溪。”也有人说:“那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布,是根据水的这种性能取的名字,所以称它为染溪。”我因为愚昧而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边。
我喜爱这条溪水,往里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就在那里安了家。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住在这溪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没有谁能确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不能不换个名字,因此给它改名叫愚溪。
在愚溪上游,我买了个小丘,称为愚丘。从愚丘朝东北方向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将它买了下来,称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出自山下平地,往上冒出来的。六股泉水合流在一起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我将它称为愚沟。于是堆土砌石,堵住愚沟的狭窄部位,形成了一个愚池。
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愚池的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块间杂其上。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喜欢的。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水位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加上水流险峻湍急,中间有许多小洲和石头,大船无法驶入;它幽深狭窄,蛟龙不愿住在里面,因为不能在池水中兴云化雨,不能给世人带来任何好处。而这些却正好和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混乱时就装傻”,那是聪明人故意装作愚昧;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来不提相反的见解,像个愚蠢的人”,那是智商很高而在表面上显出愚昧。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现在我身逢清明的时世,却违反常理,做了蠢事,所以凡是愚蠢的人都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愚蠢的了。这样,那天下就没有谁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就可以单独占有并给它取这个名字了。
这条溪水虽然没有给世人带来什么利益,但它善于映照各类物象;它清净、明亮、秀美、澄澈,水声铿锵,像钟磬在响,能使愚人喜笑颜开、眷恋爱慕,高兴得不愿离开。我虽然不合于世俗,也很能用写诗作文来安慰自己;我描写的各种事物像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没有什么能逃过我的笔端。
我用愚昧的诗歌唱愚溪,便感到茫茫然和愚溪不相背离,昏昏然和愚溪找到了同样的归宿,超越天地人间,进入了虚无空寂的境界,在四周静谧无声混沌无形之中自己忘却了自己。于是我写了《八愚诗》,将它刻在溪边的石头上。
《愚溪诗序》鉴赏:
这是柳宗元为其所作《八愚诗》(已佚)写的序文。他以一个有悖常理的“愚”字驱驾全篇,说明将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物一概以“愚”题名的原由。作者虽怀奇才却因不愿投机逢迎而遭贬谪,可谓很“愚”;溪水虽美却地处荒远而于世无用,也算是“愚”的。
作者巧妙地采用曲笔来嘲溪和自嘲,写溪也是写己,溪与己打成一片,顺理成章地讥刺了当权者排斥异己、颠倒贤愚,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埋没“美景”、压抑人才的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抗争。
《愚溪诗序》翻译
唐代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翻译: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
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
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原文: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扩展资料:
《愚溪诗序》侧重于抒情,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可是,“予家是溪”,由于我住在这溪水边,便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溪的头上。明明是“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因为我的缘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丘、泉、沟、池、亭、岛的头上。就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愚和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愚融为一体。
从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受愚的称号的屈辱,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贴。
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灌水之阳有溪焉文言文翻译
原文:灌水之阳有溪焉, 东流入雨潇水.或曰:冉氏尝局(应为“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
译文:灌水的南面有一条河,一路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姓冉的一族人曾经在这里居住,所以就以他们的姓氏为这条河水命名,称作“冉溪”.
文言文《愚溪诗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愚溪诗序》
唐代: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白话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文学赏析】
第一段叙述愚溪的地形位置以及它的名字之由来。前者的笔墨十分简约,十三字,仅只说有条小溪位于灌水北面,向东流入潇水。后者首先引述了两种传说。一种说,这条小溪由于冉姓人家曾居于此,故名“冉溪”,一种说,由于它具有染东西的功能,故名“染溪”。然后笔锋一转,正面叙述作者所以命名它为愚溪的道理。由于他因瓜而获罪,因罪面遭贬,因贬面爱此溪,又因爱此溪而择其风景处筑室而居。进而联想到古代有个“愚公谷”,如今作者居家于此溪之上,而当地土居对于它的名字则莫衷一是,作者才不得已而为之,素性更名为“愚溪”。此段文字乃扣题之笔,所以作者才不吝笔墨,详加叙述。古有“愚谷”,今有“愚溪”,均以人愚而得名。一谷,一溪,一古一今,皆以愚名,遥相对应—作者以此申明自己以愚命溪并非杜撰。所以此笔绝非赘文闲墨,更非故作高深掉书袋;惟因有了这一笔才使文章显得跌宕有致,耐人玩味。从章法上看,这一节的收尾解决了篇首的两个“或曰”的争端,这样题目中的“愚溪”二字就交代完满了。
第二段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这一段前面全用叙事,“为愚”重复了七次,很容易产生单调重复的感觉,但作者的叙述,采用有详有略,或连或断的处理方法,消去了重复乏味,反而重复有趣。本来这一节叙述插不进抒情和议论,而结尾却说:“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表明所谓“八愚”却大有美景、不可忽视。“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说明称之为愚,是名实不符,是对山水的侮辱。由水受辱的根源是“以予故”,这三个字中酸辛多多。所以,这一节结尾几句表面是为“愚溪”等鸣不平,实际是为自己抒愤慰。从章法上说是“扬”溪,为下面的“抑”起波洲。
第三段忽起一大跌宕。先是设问自答,说明“水”(自然包括溪水)虽为智者所喜爱,但却可以“辱而愚之”的原因:适类于余。“抵”:水中高地。这里,作者把溪之愚与余之愚相比,以为二者互为伯仲,因而把前文中溪以己而受愚辱的结论*。这是这一部分中的第一处跌宕之笔。然后,作者又把己之愚与两位古人之愚相比,得出的结论是己之愚是真愚,古人之愚乃假愚,但是天下人都不能给这条愚溪另外再起名字,就是由于它的名宇乃是“余”这个货真价实的愚人所起的缘故。这是又一层跌宕,即为方才对于愚溪的那些非议徽词作了翻案文章。这里的层层跌宕之笔,表面看去,仿佛是作者故惫而为之的曲笔、俏笔,实际是他遭受贬滴以后矛盾、痛苦心理的自然表露。这从此文的级后一部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最后一句“适类于予”。就自然过渡到第说自己。“辱而愚之,可也”是溪我双关语。本来应该数落自己了,却又引出“宁武子”和“颜子”来陪衬,这在暗中为自已占地步:“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是牢语,也有自负的意思,不能轻轻放过。表面上仍然归到“溪溪”之名上,“予得专而名焉”,和第一节相应。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前面抑扬反复,千回百折,都是为这一节服务,从抑到扬,也是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而为一。“溪虽”一层从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善鉴万类”言其用,“清莹秀澈”言其质,“锵呜金石”言其声,明着赞溪。写出文人的胸无尘滓、笔于造化的特色。“能使愚者”一句由溪到人,转换自然。“予虽”句由上文的自贬转入自赞,中间的“亦”字是细密处,与此段赞溪几句话相应。几句讲自己文墨的造诣,“漱涤万物”,窗其精深;“牢笼百态”,言其广博。最后一层将己与溪合说。“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多而莫我知也”,这几句是全文最得意处,好像天地之间只有己与溪化而为一。散文到得意处,往在夹几句韵语,柳文中也常见这种情况,这表示感情激动到了,但在得意之中着“寂多而莫我知”一句,上应“不合于俗”“违于理,悖于事”“予以愚触罪分等语,一种废弃之牢自然流露。这几句可以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境界和情趣是一致的。“于是”一句表明题中的“诗序”二字。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托物兴辞,寓意深远。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仅就第二段来看,仅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统贯。这样,文章就具有朝着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结构也显得集中紧凑。作者在对于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绘中,或隐或现地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甚至也无人过问,这正是同作者一样的遭遇。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写景善于布局。这篇文章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游玩看景就呈现了出来:自潇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东北行六十步,见六孔泉,随泉沿沟向南,见一大池,到池东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头西望池中秀丽的小岛。除写景外,还叙述了作者如何被贬潇水上,又如何迁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栖息,也议论了愚溪的定名问题。在这样短的篇幅中,把议论、叙事、写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议论清晰,叙事井然。
扩展阅读:柳宗元生平之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