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居民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期望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2:50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建设和谐社区、增强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数”,逐步成为各地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抓手,随之也推出了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和谐社区标准、幸福社区标准等。“幸福感”、*差距也被一些地方*纳入城市和谐发展的评价指标。  毋庸置疑,社区的和谐度、城市的和谐度,乃至社会的和谐度,是与居民对社区、城市乃至带领社会发展的心理期望相对应的,与市民对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不和谐因素相对应的。那么,是否达到了小康社会、和谐社区?幸福和谐指标评价体系就是衡量这一目标的标尺。北京、南京、苏州、深圳等地分别从评价城市和社区的和谐度入手,研究和谐社会的内涵,积极探索创新,为建设和谐社区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北京“幸福指数”列入社会和谐指标体系  今年初,北京市开展了“幸福指数”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幸福指标评价体系,将幸福感、*差距等纳入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中,使幸福感真正成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介绍,北京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其中一、三大类为客观指标,第二类为主观指标。主观指标中包括:“底层市民自我认同度”、“社区归属感”、“相对剥夺感”、“居民收入差距”、“安全评价”、“居民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等15个分类指标。其中“生活境遇、工作境遇等幸福指数”也成为其中内容。对于什么是幸福感,体系将从个人收入、工作、居住条件、人际关系以及综合评价等5个方面调查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推出“幸福指数”,从关注公民的物质需要、经济条件,到关注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表明北京市*敢于自我加压,将公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工作的落脚点,意味着“以人为本”正在真正成为*的核心执政理念。有关专家认为,生活质量不仅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还能积极反映出社会和谐的程度。  北京市宣武区金鱼池中区社区居民*说,“幸福指数”我不太明白,但我知道生活舒心不舒心,确实能用数字表示出来。比如,每月挣多少钱?还多少贷款?能攒下多少钱?住多大的房?给孩子交多少学费?回家做多长时间家务,等等。  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雷弢曾做过“首都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他说,社会越进步、越文明,公民就越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现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生活质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的和谐程度。对于个人来说,生活质量高,幸福感才强,人生才美好。生活质量和人们的幸福感有着密切关系,但生活质量高,也不能简单推论幸福感强,因为这和个人一段时期的经历、心态有关系。但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总体提高,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是一个重要指标。  据北京市的统计资料显示,居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满意程度超过50%,有68.2的市民认为自己基本是幸福的。  苏州给居民“幸福”打分  日前,常常被人们比喻为人间天堂之一的江苏省苏州市也有了“幸福”的量化指标。苏州市沧浪区推出的《幸福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书中就详细介绍了该区创设的幸福社区指标考核体系的基本内容,囊括了社区安全指数、社区使得指数、社区风尚指数、社区快乐指数、家庭亲情指数、社区发展指数等八大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幸福社区的评估与展望”中居民的“幸福感”成了一个个具体的指标。“社区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按照“居民感类别”分为八大类,分别是:社区安全感、环境舒适感、生活便利感、消费放心感、邻里友善感、身心健康感、家庭和睦感、社区归属感,并进一步细化。以“身心健康感“为例,一级指标为”快乐指数“,二级指标为:大型文化活动次数、公共卫生服务满意率、居民成果数及风采展示人次、平均预期寿命、订阅报刊、购书藏书户均数量、居民文化生活兴趣组数量及活动数。然后按全市平均数进行比较,并换算成指数。  据沧浪区有关人士介绍,之所以出台“幸福社区指数评价体系”,其初衷是为了配合“幸福社区”的创建。今年初,*部门考虑建立量化指标。“幸福是种个人感受,同时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因此,量化指标也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人士坦言,幸福社区指标考核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难点在于考核指标的选择。合理的指标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们的心理感受。如选取指标时,既要有下身指标,又要有逆向指标,这样才能让所选取的指标值的增长或降低反映出幸福社区建设的快慢程度。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认为,建设幸福社区和建立相应评价指标的一个好处是,居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横向比较,比出“兴福感”。这种评估正是所谓的“认知状态的评估”,而只有社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这种心理感受的需要,沧浪区的做法正是应对了这一发展的趋势。    将“幸福感”纳入发展目标是种进步  各地将“幸福感”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综合性考评指标,也引起了各方的争论。有人认为,幸福本身属于个人感受,因此根本无法量化;另有人认为,幸福主要是人们愉快的主观感受和快乐体验。对于这些观点,正是由于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都有个性特征,因此对于幸福的体验才有了更多不同观点,并因人而异,这无可厚非。  “幸福经济学”的提出者、经济学者刘正山认为,将“普通人的幸福感纳入地方发展目标,这是一种进步。但幸福指数应当合理定位。因为”幸福指数“就是一个普通的徇居民幸福程度的指标,它不能替代GDP、失业率等其他指标。“幸福指数”绝对不能成为*政绩的指标,当然,更不能由*机构公布。  对于幸福感,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在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组织的和谐社区座谈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后建设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建设进程要围绕提高社区质量这个重点,不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才能逐步使社区成为高品位的社区,让居民安居乐业的社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