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3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06
驱寒取暖
读音:[ qū hán qǔ nuǎn ]
释义: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古人驱寒取暖的方法
冬日天寒,空调、暖气等取暖设施如今已走进千家万户,温暖时尚的冬装裹在了人们身上,如今的冬天不再难熬。回头走进历史,古人是如何过冬,又是怎么取暖的呢?
火塘、火墙、壁炉取暖。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火塘、火墙是最古老最简单的取暖方式。火塘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从门口吹入的寒风。火墙是用筒瓦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火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热烟气在墙内流程长,散发热量多而且均匀。烟囱是火墙的排烟通道,火墙的炉灶可以做饭,热烟气通过火墙体供暖。壁炉的炉膛为覆瓮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炉口前有灰坑,炉的一侧有一个存放木炭的炭槽。壁炉的燃料是木炭,火焰不大,但燃烧时间比较长,可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
椒墙取暖。古时花椒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具有这样保温层的椒房殿的墙壁上,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毛毯,设火齐(云母)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类似房间,皇家当然更不例外。《汉宫仪》中说:“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可见,椒墙不仅可以除恶气,在古代亦是一种取暖之法。
火盆和炉子取暖。古时没有现代取暖器设施,主要取暖工具是除了火盆,还有种类繁多的炉子,其中手炉、足炉、熏炉是古人冬天常用的取暖器具。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面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手炉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称为暖手炉、火笼。手炉中除了放置取暖的炭灰,还会放一些香料和药材,手炉逐渐成为贵族把玩的艺术品,材料和做工也越来越考究。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类似于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足炉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进被窝,又称为“脚婆”“汤媪” “汤婆子”。熏炉其实是一种外带罩子的炭火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镂空,做成花卉图案。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为铁和陶土制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06
干姜肉桂羊肉汤
羊肉营养丰富,对贫血、气血两虚等虚寒病症者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更能温暖脾阳,要是您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那么最好用干姜。
另外,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将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汤水,更有利于驱寒治感冒。
做法:羊肉150克切块,与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趁热吃肉喝汤即可。
4款冬天必备的“驱寒汤”养生又暖身!
黄芪炖乌鸡
黄芪50克,乌骨鸡1000克,葱10克,姜10克。
乌骨鸡清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
将黄芪洗净,放入乌骨鸡腹中,放入沙锅,放入料酒、盐、葱段、姜片,用小火炖至乌鸡肉烂入味即成。
功效:黄芪是一味中药,补脾益气,养阴益血,对血虚体冷的女性来说是冬季大补的食物。鸡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气血不足、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4款冬天必备的“驱寒汤”养生又暖身!
黄芪牛肉汤
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具有“益气固表”的功效,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黄芪牛肉汤的主要功效: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强身健体,平时容易感冒、体质虚弱、怕冷的人,每天喝一碗即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做法: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即可。
4款冬天必备的“驱寒汤”养生又暖身!
萝卜羊肉汤
将羊肉750克洗净,切成粗丝;白萝卜500克洗净,切丝。坐锅点火倒入底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06
席不暇暖,刘暖花春春暖花开,孔席不暖,春暖花香,冷暖自知,饱食暖衣,暖衣饱食,日暖风和保暖生淫欲,风暖日丽,风轻日暖,肥甘轻暖风和日暖人情,冷暖日暖,冯she风娇日暖席不暇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07
驱寒取暖
本义为: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反义词为:避暑乘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08
应该是驱寒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