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内的氨区发生泄露,值班员应该如何进行操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0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5:59

一个是响水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一个是泉港碳9泄漏事故。两个事故有共同的特点,都是由安全生产事故而引发次生环境风险的。

对于泉港碳9泄漏事故,我们关注的是环境信息报送的问题。因为整个事件发生后,当地*的信息发布滞后,造成了民间自媒体的不断炒作发酵。但信息是要由指挥部统一发布的,我们不知道环境信息的报送是否及时,会不会出现漏报、迟报,所以只能由责任认定来判断信息报送的及时与否。

而对于响水天嘉宜化工爆炸,我们关注的是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虽然部里已经明确“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环境污染防治监管, 依法不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安全监管”。但是大家翘首以待的是这个事故的调查结果有没有对环境监管人员的追责。这将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各司其责的分水岭。

今天我们以液氨泄漏的环境应急事例进行探讨。这是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应急事件,既有代表性又比较简单,现场感比较强。

一、有何意义

前面举过两个例子,他们的处置就是前车之鉴。反求诸己,出现了类似的事故,我们能不能和人家一样快速反应,能不能做得比人家好?

答案是:很难!

知道很难,我们更应该准备好,毕竟突发环境事件对群众的影响巨大,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只有熟悉了场景,充分演练,才能做到“有急可应、有急必应”,队伍“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还有也是重要的一点,如何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合理应对,既处理好事件又不产生受追责的问题?

二、场景设置

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某周六晚,一冷冻企业的冷库于22:30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导致液氨泄露,23:15分区*要求生态环境分局组织力量立即前往现场配合处置。

企业分AB车间各一个5吨的液氨储罐,其中一个泄漏,引起一个员工昏迷送医院,消防队正在进行喷水救援,附近没有饮用水源,周边500米范围内只有少数居民。

三、环境应急

(一)第一时间接报要关注什么?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第一时间接报要关注什么?

接报的信息要尽量了解详细。初始信息对事件处理起到事半功倍或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就看其了解是否清楚,具体是:

地点要具体;发生事故时间;泄漏规模要清楚;周围敏感目标和人群状况要了解。

这些信息为什么重要,就是因为涉及到事件等级的判断,应急响应的级别,以及应急工具和物资的准备。

启动应急响应后,然后就是应急处理的五个“第一时间”了,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

五个“第一时间”是一个笼统概念,其实就是要求对于环境应急事件各个环节都要第一时间反应。

比如对于发布信息是有保密规定的,要经过领导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的,不可能了解了什么就立刻发布什么。

(二)应急队伍到了现场该做什么?

首先是要向总指挥报告,领任务。一般来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中赋予环境部门的责任就是应急监测,把得到的数据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就是最大的帮助。

其次是展开调查和监测。监测的因子就是氨气,边界排放的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评价,空气质量按《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影响程度、泄漏的规模、周边的人群(500米内和2公里内的情况)、水系等。这关系到环境应急级别和信息报送时间、部门。

第三是应急处置。一个是根据初步监测结果确定人群疏散范围,二是对于泄漏液氨引发的含氨废水的处置。

(三)事件如何确定等级级?

这样的情况是哪一类的环境应急事件?要启动哪一级反应?

对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事件分级标准,这种情况初步判断为是一般事件,启动*响应。

但其实这里还埋着一个伏笔:按照《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HGT 4686-2014),液氨大量泄漏有一个疏散距离,日间是800米,夜间是2000米,所以500米内的居民数量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疏散距离内疏散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事件就升级了。

(四)信息如何报送?

环境应急信息报送的总原则是4、2、1(一般事件和较大在4个小时向区*和市生态环境局进行信息报送,重大和特别重大的2个小时内向本级*和省级生态环境厅报送,同时上报生态环境部。省厅应当在1个小时内向部上报)。

信息报送分初、续、终报,初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细。

按照这个事件的初步判断,本事件可以在4个小时之内进行初报,但如果涉及到次生环境污染影响敏感人群众多的时候,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按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信息报送出现的问题是追责的常态问题,很多应急事件虽然处理得不错,但因为信息没有及时报送而受到追责。

(五) 需要带什么应急物资和工具?

环境部门有什么应急工具和物资,这是个尴尬的问题。

我觉得这种事件中,必备的工具是氨气的监测仪器、防护工具和取水样工具,有条件的知还要带上盐酸等物资。

很多单位还没有配备防护服以及防毒面具,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应急救援!

有一些单位的应急监测仪器只是个摆设,更不用说盐酸等物资了。

所以说应急物资是“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非常重要。

四、另外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怎么界定生态环境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

应该说,每一次的环境应急事件,生态环境部门都是认真对待且尽心尽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事件结束后的“秋后算账”往往会把生态环境部门拉入,让人心酸。

怎么界定生态环境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

按照部里《关于废弃危险化学品、化工生产企业中间物料等环境监管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固体函【2019】378)的精神,环境部门不是行业主管部门,只依法对企业的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进行监管,依法不负责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安全生产责任。

按照各级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安排,主要是担负应急环境监测任务。

但我们还是要按照自己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监测的同时,同步开展调查取证和应急处置,对于可能发生废水储存处置或是引导到下游没有敏感排沟里进行快速通过。后期的损害评估以及后续处置另外进行。

(二)应对舆情的处置。

在环境应急监测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群众聚集观看,并拍摄视频问监测结果等。怎么应对?

一是向指挥部报告;二是告知群众在有毒气体存在的环境下不宜停留,要求群众疏散并减少对监测的干扰;三是保守监测的秘密。

监测数据只向指挥部负责,不能即时向群众透露。

结 尾

一、液氨泄漏是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常见事件,也是非常简单的环境应急事件,通过桌面推演可以让大家投入置身于场景中进行应对,是一次非常有实用性的演练。

二、液氨泄漏事件的处理,关键点有几个:

接报要清楚详细。安全生产事故中生态环境的应急任务主要是应急环境监测,应急监测是关键。处置要合理,避免含氨废气和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在应急处置和过程中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后期的处理和评估要用到。按规定进行信息报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5:59

电厂内氨区出现轻微泄露,巡查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等待指示,并赶快通报情况,疏散群众,找有关部门尽快处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