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宫殿宗庙建筑是怎么建造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0:32

殷墟布局以宫殿区为中心,周围为居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再外则是墓葬区。宫殿区位于小屯村北洹河南岸,历年来共发掘50多座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基址。没有发现环绕宫殿区的城墙设施,只在小屯村西、村南发现有7-21米、深3-10米之间、总长约1700米的大型壕沟,与洹河河湾一起可组成方形的防御设施。

宫殿区内现已发掘夯土建筑基址,可分甲、乙、丙三组。甲组基址15座,分布在遗址的北边,东、北两面濒临洹河,以东西向为主。其中甲组中又可以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如果我们将这两部分起来看的话,就会发现:首先,在北部的一组房子(甲一至甲十),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而直观的看到,它们基本对称的排列在一条中轴线的两侧,呈现一一对应的分布。甲六房址最为清楚明白,这条中轴线就从它*穿过,而且将整组的房址一分为二,在这条中线南北两侧的建筑都对立分布。我们可以由此复原一下当时的布局,甲十就相当于大门(或是影壁),甲八、九就是一进大门的东西两塾,经过门道(甲七),进入堂屋,进入前堂(甲六),然后是后室,即甲四、甲三、甲五应是厢房,而甲一、甲二则是在后院中的两座小屋。这样,一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的古代宫殿就显现在我们眼前了。再看位置较靠南的一组建筑基址(甲十一一十五),他们的递进关系十分明显,其中十一号面积最大,这样看来,该组建筑显然是宗庙等与祭祀有关的宗教性建筑物。

乙组基址21座,位于甲组之南,门多南向,多数面积较大,其中乙八基址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5米。乙组基址大多相互连接,叠压关系复杂。丙组基址17座,在乙组西南,其中门向南的9座,向东、向西的各4座,面积稍小,排列对称。乙、丙组基址附近皆有与祭祀有关的现象。乙组、丙组因保存和发掘的原因,其布局情况现难以说清,但当时也是精心设计的则无疑问。甲、乙、丙三组中,甲组年代最早,乙组次之,丙组最晚。

安阳小屯殷离宫遗址复原图

宫殿和宗庙建筑多有夯土台基,台基上设有柱础。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无法准确复原,但可以确认当时尚未使用砖瓦,墙体应为泥土夯打而成,屋面则以草覆盖,其造型在甲骨文中可以得到启示。甲骨文与建筑有关的皆从“介”,或许就是当时地面建筑的形象写照。

从总体上看,安阳殷墟的宫殿区位于地势较高的今小屯村东北地。宫殿基址大多经过层层夯打,有的有多层台阶,高出地面数十厘米。高台建筑不仅可以防潮、通风、防水,而且又有重要的防御性能,并能够显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威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