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摘 要: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一生所作的20余部歌剧包含了各种体裁类型。他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渲染戏剧氛围和剧情的作用。本文从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点、演唱风格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 创作 风格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西方音乐的历史中,只有莫扎特被毫无疑义地公认为稀世之才,他短暂的35年生涯,为人类留下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对歌剧创作所做的贡献是巨大而且影响深远的。他的创作思想比格鲁克更成熟、更高超、更全面。格鲁克认为音乐应该服从于戏剧、音乐应当只是起加强剧词的表现力的作用。莫扎特并不轻视剧本,但是他认为歌剧创作不应拘泥于剧作原则,而应该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他在1777年11月8日发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可能用诗句或色彩来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因为我既非诗人又非画家。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他认为应该更重视音乐在人物感情刻画上的作用。莫扎特的艺术实践证实了他的创作思想的正确和深刻,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而且有个性,栩栩如生。莫扎特是个戏剧天才,他巧妙地将音乐的旋律结构和戏剧的情节动作完美地连接起来,成为名符其实的歌唱戏剧艺术,因此莫扎特各种类型的歌剧,至今仍保持着动人的魅力。
一、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点
1.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性,以歌剧《唐璜》为例,唐·奥塔维奥是纯粹的抒情性形象,采琳娜则是单纯的农村姑娘的活泼形象,莱波雷洛是喜剧人物,唐·安娜则是个处于戏剧性遭遇中的抒情性形象,司令官是个悲剧性形象,是道德、惩罚和复仇的象征。以歌剧《魔笛》为例,塔米诺和帕米娜是抒情性的正派角色的形象,夜后的高难度的花腔演唱使人联想起那波里乐派歌剧的余风。土耳其人奥期明的出现带来了异国情调、他的急口令般的咏叹调、典型的反映了喜剧角色的形象。萨拉斯特罗则是正歌剧型的人物,代表了美德、善良、博爱和光明。莫扎特除了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征之外,还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物在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反映。
2.莫扎特还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在他的作品中,有时重唱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丰富,如《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凡是戏剧性*和剧情开展的关键之处,他都采用了重唱的形式。比如第二幕的终场,音乐不间断地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剧情,使得伯爵和伯爵夫人的矛盾(二重唱),经过苏珊娜加入的三重唱,费加罗再进入的四重唱,一直发展成马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和教师巴西里奥上场的七重唱(中间还穿插了花匠过场的声部),从而把喜剧推向*。
3.莫扎特在使歌剧带有民族特点方面比格鲁克进了一步,他写作歌剧《魔笛》时采用了德文歌词,吸取了许多德国传统民歌和新教圣咏,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中的成功因素来丰富德国的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的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莫扎特还创造性地发展了喜歌剧这种形式。当初意大利的喜歌剧只是一种滑稽、逗趣、杂耍式的剧种,所用的音乐只求轻快、华丽、热闹,有时还允许有点夸张。莫扎特早年也曾想模仿意大利人那种无拘无束的开朗性格,他所作的《假园丁》一剧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他后来发现应当采用发现应当采用发挥自己的气质和特长的方法来写喜歌剧,扩大了题材范围,使喜歌剧可以表现更广、更丰富的题材内容,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取得了伟大成就。
5、莫扎特扩大了某些声部的表现力。那波里乐派的歌剧总是以高音声部作为主角。而莫扎特则很出色的运用男中音和男低音来担任主角。
在莫扎特的艺术中,歌剧是一股主流,它推动了其它形式的发展,歌剧中体现了他生活的快乐,他的忧伤以及他的个性多方面的冲突。在用音乐刻画人物和使剧中人物富有活力方面,还没有人超过莫扎特的能力。他创作了丰富的优美旋律,这些旋律给人以美感,在音乐中地位突出,与人声的曲线相符合显出了莫扎特的抒情天才。他为乐队写的音乐从不干扰人声,而是在表现剧情发展方面起了奇妙的构架作用。
二、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
莫扎特的音乐(除了青年时期的作品之外)具有典型的古典时期音乐的一切特征。因之,在演唱莫扎特歌剧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必须注意到古典时期的主调音乐与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音乐这一质的不同。巴罗克音乐开拓了对位法,使音乐向横向发展。古典音乐则发展了和声技术,注意到音乐的纵向发展,这个基本的不同之处——和声,影响到了演唱风格的很多方面,如旋律线的行进就与终止式的使用有关;在属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的阴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和演唱往往需要有一点渐弱的、柔和的收势(这在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现,因此也是演唱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在属和弦在弱拍,主和弦在重拍的阳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往往采取明朗、干脆的强收,而各种终止式在全曲的分布,则又像文章的起承转合的布局一样,起着决定旋律线条演唱的抑扬顿挫和换气的方式(从容的、或果断的,声止而意未尽的,告一段落的……)。当延长的音结束在强拍上时则强收,在弱拍时则弱收。音色的运用也往往与调性有关,当音乐从大调突然转为小调时,一般情况下,它都暗示着演唱者要把明朗的欢快的歌声转为较暗的或带点忧郁的音色。
2.起音要求准确,绝对不允许出现油滑的上滑音或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演唱中的华丽的下滑音,这是演唱莫扎特等古典时期作品以及德、奥艺术歌曲中,必须切忌的事和必须具备的首要基本功。
3.古典音乐以典雅、流畅、秀丽、明朗为主要风格的特征,切忌夸张的感情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如浪漫主义的华丽滑音和*;粗鲁、失态的大喊大叫;低音部分用过分浓厚的胸声;在乐句中使用随意板,速度任意伸缩变化等)。以中等音量的优雅,从容的声音作柔和、连贯的演唱乃是基本要求。
4.由于莫扎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歌剧受到过不同的影响,如早期歌剧受那波里歌剧的影响;《魔笛》和《后宫诱逃》受德国歌唱剧的影响;《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受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等,因之,扮演各个不同角色时既要保持上述总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术要求,还要在演唱时照顾到角色,剧种和性格等特征。如,在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就闪烁着阉人歌手炫耀花腔绝技的演唱风格的余辉;捕鸟人帕帕基诺的演唱就需要用德国歌唱剧那种朴素、乐观、幽默、明快的民间风味;而大祭司萨拉斯特洛却又是个庄严的正歌剧男低音角色。扮演歌剧《唐璜》中的仆人莱普霍洛则必须运用意大利喜歌剧的那种轻快俏皮和急口令式的演唱风格。
纵观莫扎特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所创作的歌剧,许多都被称为经典,在今天的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1791年12月5日,贫困交加的莫扎特,带着他心中的音乐和遗憾离开人生,但留给后人的是任何财富也无法比拟的音乐遗产。舒曼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法描绘的。“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美莫扎特音乐的遗产的最恰当词汇。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东出版社.2003.5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8
[3]姚亚平、刘小龙.*音乐学院学士论文选:
*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0
(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