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海鱼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某些深海鱼因为含汞量特高,即使只是每周吃两次,长期下来,也可能使体内汞含量过高,而出现神经疾病的征兆,让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现象。
  因为现在喜欢吃鱼的人远远多过从前,而且过去常吃的都是近海鱼类,如乌鱼、比目鱼等,现在常吃的则是远洋大鱼,如鲔鱼、鲑鱼、旗鱼、智利海鲈鱼、大比目鱼。

  海洋大学的萧泉源教授也证实,远洋鱼类因为体型较大,位于食物链的上方,所以如果下层生物体中,不断累积汞,当然大鱼体内的汞含量更高了,人再吃下大鱼,就非常有可能汞中毒。
  通常汞中毒的人,常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无端的忧虑、失去方向感、易怒暴躁、头痛、身体不自主的颤抖、手脚容易麻痹没感觉或出现刺痛感、头发稀疏、容易掉发、关节疼痛、口齿不清等症状,严重的更导致心脏疾病,如心律不整等。

热心网友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还是喜欢吃就吃吧,不吃多了就是!:) 说法一: 鳝鱼、鲇鱼、鱿鱼等无鳞鱼胆固醇高,常吃易患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说法二: 常吃无鳞鱼可以使心脏病致命的比例大幅降低44%。美国华盛顿大学通过研究发现,鱼油中人所共知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减少血液阻塞,防止血液凝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脏病发病的危险系数。我们建议你每周吃两次鱼,其中至少一次应该是无鳞鱼,像鲑鱼、沙丁鱼、鲱鱼、大马哈鱼、鲜金*鱼和鲭鱼都是很好的选择。 说法三: 最近,有些媒体报道了无鳞鱼的一些饮食禁忌,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无鳞鱼和有鳞鱼到底有什么区别,哪些人不适合吃无鳞鱼?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鱼类研究专家王存信教授告诉记者,所谓无鳞鱼和有鳞鱼,只是鱼种不同而已,两者在营养价值上并没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无鳞鱼大部分生活在超过500米以上的深海里,主要为鳗鲡目的鱼种,比如海鳗和海鳝等;在淡水鱼中,只有泥鳅和河鳝属于无鳞鱼。王教授还说,很多人以为海鱼中的昌鱼和带鱼是无鳞鱼,实际上它们都是有鳞鱼,只是鱼鳞细小,不易被发现而已。 民间流传无鳞鱼是发物,生病的人吃了,会加重现有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对此,湖北省中医院的甘爱萍教授解释,中医只是认为无鳞鱼和有鳞鱼相比,更偏温性、易产热,因此热性体质,比如平时容易上火、口干、长疮、大便干燥的人应该少吃,否则会加重这些症状。不过,甘教授也强调,这些只是根据中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循证医学的验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部主任孙孟里则指出,西医中并没有关于患某些疾病不能吃无鳞鱼的说法。至于有些报道中提到的“结核病人在服异烟肼这种药时,忌吃无鳞鱼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的说法,孙主任指出,这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些鱼中组胺含量比较高,而异烟肼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两者发生反应,会造成组胺大量蓄积,导致中毒。

热心网友

是啊,主要是现在近海海域污染很严重,造成生长在里面鱼、虾也被污染了,吃了这样被污染的海鱼当然对身体不好了。没有污染的深海海鱼吃了对人身体挺好的,放心吃吧。

热心网友

只要不吃被污染的海鱼,对身体并没有危害,倒是很营养。

热心网友

没有危害,好处多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