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一、学生的进取心要靠渊博的知识去激发
勤奋进取是老师一生的追求,因此,想要教好学生,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那么你就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俗话不是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教师应该在业务上不断地充实自己。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朵花时候,学生势必会对你产生怀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教师渊博的知识的涵义不光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方法。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也要“广博”相邻学科,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而教师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其本身对学生就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它好像一种“催化剂”,不断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争做社会有用之才。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自己。让学生在高明的舵手——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他们就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活泼充实、轻松快乐。这样和老师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便会成为共享的生命历程,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无形中老师也就成了学生最喜欢的领航者。
二、学生的情感要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涵,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爱心”应成为教师人格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教师真挚的爱心象阳光一样照耀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就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这样时刻笼罩在教师浓浓爱意中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份爱内化为品质,并会将其传递给周围的人。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必然是温馨而和谐的。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爱是一种行动和付出,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教师的爱则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爱,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不求回报的爱,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爱,更不是为了做给领导或同事、学生而看的,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到这种爱是纯洁而真实的、是无私而处处存在的。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感恩效应”。当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首先看作是对不起给予他们真爱的老师时,他们就会反思自己,从而热爱学习,走近老师;这种真爱更会感染激励他们。当然这种爱要均匀地播洒给每一位学生,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的习惯要靠优雅的行为去潜化
学校不应该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应把它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而风趣幽默正是这个“磁场”的“磁心”,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曾记得一次手工课后我进入教室,看到满地各种颜色的纸屑很是生气,平静了一下情绪说:“瞧,教室被你们打扮得五彩缤纷,真漂亮呀!”听了我的话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地面,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说:“这很难吗?”说着就弯下身子捡纸屑,几分钟后地上的纸全被学生捡干净了。教师只有将自身独特的个性魅力不失时机地展现出来,既可使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②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益友。
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享受,很自然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学生的情操要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③“传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一般人的交往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效,何况教师还是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传道”呢!
教师应该是为人师表的,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是仿效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会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已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我们崇拜伟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心灵受到威慑。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在于对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以及丰富的想像、缜密的思维、豁达的胸襟等方面价值品质的锻炼和培养。相信一位能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教师,定会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定会用自身良好的品格、睿智去点亮每个学生智慧的火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最灿烂的微笑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阳,并最终成为一颗颗璀灿耀眼的星星,这样的老师也必定会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