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公*行测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通常条件被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指有它就够了,“必要条件”是指没它是不行的;而其他的情况都不进行推断。
答题思路
1)快速判断,抓逻辑词
①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
②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
2)根据问题确定方法
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
“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3)比较选项,确定答案
设错选项如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
热心网友
在各类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都是判断推理部分的常考题型。逻辑题目的特点之一是技巧性强,要想在考试中省时省力,需要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给大家分享一条关于“半真半假”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关联性信息。
通常逻辑题干所给的信息较多,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如果题干中有多个条件提及某个对象,则可以将围绕该对象的多个关联性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确定的结论。
例1. 甲、乙、丙三*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小李甲、乙、丙三*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答案】D。解析:
方法一:题干信息提及小李小王、小方各自猜对一半,即半真半假。小李“甲是工程师”涉及“甲”“工程师”两个信息点,而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也涉及“甲”“工程师”,二者为关联性信息。由此推之,“甲是工程师”为假,否则小方说的两句话都是假话。因此小李的后半句话为真,即乙是教师,答案选D。
方法二:三人各猜对一半,则6句话中3真3假。三人的前半句话都提及“甲”,并且关于甲的工作描述各不相同,因此前三句话有1真2假,则后三句话有2真1假。后三句话中关于“乙是教师”“乙是工程师”最多只有1真,所以“丙是工程师”为真,前半句“甲是教师”为假,答案选D。
两种方法的关键都是在于要找到关联性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避免盲目进行假设,这种找突破口的思想可以提高速度。对于逻辑判断中的真假话问题,要善于利用题干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半真半假问题对应的真假话的数量需要分析到位。另外,判断出某个条件的真假后就可以直接观察选项进行排除,快速勾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