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国庆盛典上,一支军姿威武、装备精良的现代化人民军队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国人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惊叹!
从最初的文盲半文盲,到如今的机械化信息化,人民军队走过了82年的峥嵘岁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审时度势、*远瞩,做出了从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征召13万大学生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决策,将使军队的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奠定坚实基础。从此,我军建设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从“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到“我是一个兵,来自大学生”,对新时期新阶段基层带兵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带好、用好大学生士兵?推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发展,成为摆在带兵人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当代部队大学生战士具有文化程度高、**意识强、但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差,易感情用事和等特点,从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到纪律严明的部队,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目前部队基层干部经常把以严带兵放在首位,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以情带兵的观念,要真正做到懂兵、为兵、爱兵,勇于把情、理、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以情带兵中讲究真抓实干,从而密切新时期官兵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和谐。
实践证明,以情带兵是基层军官当好干部带好兵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少数同志逐渐淡化了爱兵意识,不注重于兵的沟通,官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倡导以情带兵势在必行。
一、基层干部以情带兵的几层含义
以情带兵是指带兵人要熟知战士的内心世界,掌握战士的心理;理解战士的喜怒哀乐,用深厚真挚的感情关怀,体贴战士,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只有相互信任和理解,才能把管理工作搞好。
那么基层干部以情带兵中的“情”究竟有几层含义呢?这里我们说的“情”通常是指战友情、慈母情和师长情。官兵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官兵之间的感情往往因此而很难把握,这就需要基层军官克服厌兵情绪和离兵现象,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往兵堆里钻,与战士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娱乐在一起,让他们感到干部在工作上是领导,生活中是战友,是朋友,这便是我们说的战友情。而战士来到部队后,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在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基层军官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多关心体贴战士的疾苦冷暖。细心了解战士的个人家庭情况,主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和大家庭的温暖。再有就是用师长情引导战士正确的前进道路。战士大多思想较单纯,人生观,世界观可塑性强,特别需要正确引导。基层带兵人有责任以师长的情怀把战士引导好,教育好,对他们加强“四个教育”,用切身体会和身边人身边事告诉战士立身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立志报国。
二、新时期继续坚持以情带兵原则的重大意义
(一)实践证明以情带兵是增强凝聚力,巩固战斗力的关键
感情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孙子兵法就主张“视卒如爱子”“视卒如婴儿”,民族英雄岳飞以“爱兵如爱子”“爱民如父母”著称,国外管理学界则有人把感情喻为“管理之神”,而我国历史上吴起和张飞两位著名将领不同带兵的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后果则更值得我们深思。
据《资治通鉴》记载,战国时的将领吴起体恤、关心士卒,“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羸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者疽者,起为吮之”,使得士卒感奋,每每临阵,英勇杀敌。因此吴起历事之国,多次征战,未尝有败,屡立战功。然而绝然不同的是,三国蜀将张飞骁勇善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由于其脾气爆躁,且嗜酒如命,不恤士卒,鞭挞部下,最终被部将范达、张强所杀,一代叱吒风云、威震敌胆的战将,未能战死疆场而丧生于部下之手,实在是遗憾之至。
从吴起吮疽到张飞之死,我们不难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以情带兵爱*卒就能凝聚人心,增强部队战斗力,打骂体罚士兵,涣散斗志,削弱部队战斗力。
我军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了特有的以情带兵的优良管理方法。红军时期,井冈山生活条件艰苦,朱德总司令亲自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运米,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佳话,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家身先士卒,爱*兵,形成了我军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以星火燎原之势,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重任,更需要我们基层军官以情带兵,使官兵团结一心,形成凝聚力,以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军的历史使命。
(二)当代青年战士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基层军官必须以情带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队战士的成份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了。现在的青年战士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大部分由于受到家人的宠爱,其显著特点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普遍比较差,他们从温暖的家庭来到部队,从熟悉的城镇、乡村来到偏僻、艰苦的军营,紧张的军营生活、严格的纪律约束,艰苦的军事训练,会使他们碰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们远离家乡,久别父母,处在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之中,他们碰到困难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受到挫折希望领导给予鼓舞,有了缺点希望领导给予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象父母兄长那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使他们感到部队处处充满着温暖和乐趣。
当前,部队中的战士还具有文化程度差别大,好胜心较强,易感情用事等特点。这就需要干部关心爱护战士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还必须本着对战士负责的态度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使他们在训练中磨炼坚强意志,在生活上培养为人处事的原则。战士在部队服役期间是短暂的,但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漫长的。解决立身做人问题,要熟悉每个战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针对他们的文化素质、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区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教育培养,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只有这样战士才能从心底里接近我们,才能主动倾吐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才能与战士达成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把自己的思想涓涓流入战士的心田,以至更好地密切官兵关系,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
(三)目前部队基层干部以情兵的意识有所淡化,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以情带兵的观念。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军的内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有些基层单位官兵关系紧张,干部说话不灵,主要原因是有些干部爱兵观念淡薄,对战士的进步、疾苦、冷暖关心不够,特别是对有些战士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个别的甚至打骂、体罚战士,侮辱战士的人格。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官兵之间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常受到生死与共的严峻考验,因而一些青年军官对军队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切身感受,以致在一些单位官兵之间的战友情谊有所淡化,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坚持的不好;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某些商品化、庸俗化现象的消极影响,有的官兵相互交往功利色彩明显,搞“投桃报李”“平时情淡,急来情浓”。有些干部处事不公,为政不廉,搞亲亲疏疏那一套,侵占士兵利益,收受士兵礼物,致使官兵关系恶化。
(1)以情带兵要知兵、爱兵。
知兵是以情带兵的基础和前提。知兵的目的就是了解兵心,而要了解兵心,带兵者首先要放下架子,到兵中去,和兵打成一片,与兵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劳动、同娱乐,同甘共苦,这样才能消除官与兵的距离,才能熟悉掌握兵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情况;兵也才会视干部为知心朋友,掏心窝子话,道肺腑言,说内心甘苦,带兵者才能知道战士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做工作。
爱兵就是说带兵人应始终把关心战士的疾苦,为战士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爱兵则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是领导者的一种情操和责任。爱兵对带好兵至关重要,只有有了对兵的爱,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官兵的心理距离,生活距离,消除妨碍官兵感情的障碍。实践证明,爱兵是凝聚军心的力量源泉,有爱则军心“聚”,爱之越深,“聚”之越紧; 无爱则军心散,离兵无论是身离还是心离都是对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一种削减和损耗。新时期带兵,面对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兵员结构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爱换爱会产生奇特的效力。爱兵是一种与爱国、爱民紧密相联的情操,是一种对部队负责、对未来战争负责的神圣使命。内务条令规定的“爱兵六条”是我军处理官兵关系的基本准则,基层军官必须认真学习,明确责任,增强密切官兵关系的责任心,真正做到以情兵。
新时期爱兵还应有新的观念和思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爱兵要爱出新的境界。在官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仅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头已远远不够了。更多、更重要的是应该从战士的需要和部队的需要出发,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成才,在思想上进、知识增长、才干提高上下功夫,使他们在部队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到地方成为一名优秀人才。
(2)以情带兵要善于把情、理、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所说的以情带兵不是对战士一味的溺爱袒护,在实际管理中要把情理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当战士违反纪律甚至触犯法律时则更要有“大义灭亲”的壮举,切不可姑息迁就,那样就与我军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背道驰了。我们要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还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办事。若一味迁就,就会使其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放肆;如若强行施以处分,则容易使其从此破罐子破摔,毁了他以后的军旅生涯。可见情理法三者相结合在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以情带兵要讲究高格调。
我们说以情带兵讲究高格调首先要克服以“小”代“大”的错误倾向。以情带兵要求带兵者在做战士思想工作时要善于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找准“结合部”,选好“突破口”,把道理讲到战士的心上。而有的基层干部却错误的认为,80后的战士不信大道理,只信小道理,讲大道理战士会反感,讲小道理才能同战士感情贴近。因此有的同志在做思想工作时往往降低标准,采取讲“安慰语”、“算宽心帐”的办法。如不讲*军人的奉献精神,而是讲“部队确实没什么干头,但想走也走不了,还是坚持一下吧!”等等之语,既不利于战士安心服役,也有损于自己的干部形象。
其次要克服管理中的好人主义。时下有的带兵人把以情带兵与严格管理割裂开来,只强调“情”的感化作用而忽视“法”的管理效果。有的信奉“和事佬”哲学,战士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上级追查时也掩盖隐瞒,开脱庇护。有的则过于夸大新形势下战士重实际、讲实惠的成份以满足私欲的“物化”原则代替管理教育,“闹夜给奶吃”、“瞌睡送枕头”,使得一些战士个人要求没完没了,思想问题越来越多。这种做法往往“医得眼前疮,养成心头患”,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新时期的带兵人一定要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切实对战士负责,对部队负责。
最后,要摒弃庸俗低级的感情带兵。有的带兵人将以情带兵与乡土观念、地缘感情混为一谈,把以情带兵看成私人交情,用乡土关系代替官兵关系。这样以同乡、熟人来分亲疏,其结果必然是偏爱一个人,伤了众人心,这是与新形势下的以情带兵原则完全相悖的。所以以情带兵要求带兵人一定要公道正派、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同志,这样才能把战士团结好、管理好、带领好,从而增强部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在过去*战争年代,我军依靠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和良好的官兵关系,焕发出无可比拟的巨大力量,创造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和辉煌。今天,历史进入新时期,我们基层带兵人要继承和发扬我军以情带兵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和谐,创造新的胜利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