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2017年7月29日结束。
本次试开采作业区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2017年3月28日第一口试开采井开钻,5月10日下午14时52分点火成功。
截止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累计产气量超过30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000立方米以上,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获取科学试验数据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扩展资料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并实施关井作业。
其实,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块一样。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实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的就是一种泥质粉砂类型矿藏,可以说是未来最具商业价值的一种。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结束
热心网友
2017年7月29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结束。随后,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
7月9日-7月18日,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试采井的封井作业。 7月18日后,转入监测井作业,探测地层物性变化,确定水合物分解区域,了解储层改变的情况以及水合物分解波及的地层空间范围。监测结果显示周围地层无明显变化,海水及周边大气等甲烷浓度无异常,环境无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
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蓝鲸Ⅰ号”执行的首项工作任务。2017年3月6日,“蓝鲸Ⅰ号”从烟台启航,经过8天的航行于3月14日顺利到达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区。截至7月29日返航,共在这一区域实施作业达137天。
通过近四个月的试验探索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认识。一是防砂技术先进,方法可靠,持续有效发挥作用,保障产气通道状态良好。二是在举升方式等多方面实现创新,提高产量效果显著。三是*产能平稳有效,气流稳定,持续时间已达到生产性试开采要求,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海水及周边大气等甲烷浓度无异常,环境无污染。五是井壁和地层稳定,未发生地质灾害,实现了安全可持续生产。六是试采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领跑优势不断扩大。
为祖国喝彩,祝可燃冰的研究早日取得更大的突破!
热心网友
我国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