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是个老套的话题。不认清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怎么可以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道教为世间法,若依老子真传,可以生天,但依旧在六道轮回中。若依后世炼丹之法,则最多只能成仙,身居须弥山间,位于天人之下。佛教则于世间善法及出世间法全部提及,持五戒,可以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界;而若依小、中、大乘诸法门修持,只要功力至极,小则出离轮回,永断生死;大则福慧*,圆证法身;又有净土法门,只要信愿真切,持佛名号,皆可往生净土,速证菩提。至于后世道教“信徒”推崇的炼丹运气之法,其实只不过是保养身体,妄图使之长久不灭,困住神识不去轮回,美其名曰“长生”。不知有生必有灭,血肉之躯本属虚妄之物,岂能一直存在啊!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尚且提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可见血肉之躯为痛苦之本。而炼丹之徒却百般保养,岂非违背老子之教?佛教则教人以种种法对治烦恼习气,烦恼断尽,则神识不被罪业所牵,自可不受生死轮回之苦,比起专门于驱体上作文章之伪道教,岂不胜强无量!又有净土法门,教人往生极乐世界。若能生于净土,即使暂时未能断除烦恼,因为寿命无量,则依然不必担心再受轮回之苦,何况净土之中,可以时刻面见诸圣,其修学之速度,高于此世界无量倍。由此可见,道教和佛教的区别,犹如江河相比大海,岂能相提并论啊!道教和佛教的区别,你还在被迷惑吗?
热心网友
佛教与道教的区别
一、道教是中国人创立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其实,我们选择宗教是看他的理论和教义可不可信,不是看诞生在哪里。宗教无国界。好多道教徒说,道教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佛教是外来的。意思是说,作为中国人,只能信老祖宗创立的宗教,不能信外来的宗教,信了就是背祖忘宗。如果理论正确,说的是宇宙人生的*,别说是外国人,就是外星人创立的,信又何妨?
二、道教是宗教,佛教不是宗教。
有人不服,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佛教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全称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的教育”,简称“佛教”。佛、菩萨、阿罗汉,他们不是上下级统治管理关系,而是学位高低不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是最*的学位,是老师。菩萨和罗汉是学生,他们早晚都要*毕业,成就佛果。在佛教看来,有上下级统治管理关系的境界还属于凡夫界,未到圣人界。
三、道教是有神教,佛教是无神教。
道教不但信有神仙,而且还是多神教。道教神仙有三清、玉帝、王母等等众神,既有自然神,也有人修成的神。而佛教则不承认有神,佛不是神,是觉悟者,是从睡梦中醒了的人。佛与凡夫的区别就在迷悟之间,一念迷即凡夫众生,一念悟即成佛。
四、佛教的轮回观点来自古印度婆罗门教,道教的轮回观点来自佛教。
好多道教徒说,佛教的好多理论都是从古印度婆罗门教“偷”来的。在释迦牟尼出生以前,古印度的广大老百姓就已经普遍信仰这种死了再来的因果轮回的三世说生命观了。只不过没有找的摆脱轮回、死了不来的正确方法,这个时候,佛陀在古印度出生并创立佛教,目的就是教大家怎么摆脱轮回,轮回观点是佛教从婆罗门教“承袭”过来的,用“偷”这个字显然是外道对佛教的贬低与污蔑。轮回观点虽然不是佛教原创的,但佛教是建立在三世说生命观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轮回就没有佛教,没有轮回,佛教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再来看道教,注意,道教在创教之初是没有轮回观点的,他不相信人有上辈子,只相信人这辈子死后会去阴间做鬼,是永远做鬼,这是一种二世说生命观。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因果轮回的三世说生命观。张道陵祖师所创建的道教发展到北魏时期时,寇谦对教义进行了一番修改,与佛教思想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融合。从这以后,道教开始有了“轮回”和“功德”的概念。由此可知,道教的轮回观点并非开始就有,而是半路加进去的。
五、道修今生,佛修“来世”。
虽然道教半路上加入了轮回观点,但道教的修行方式和目的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仍然是以求得身体的长生不老,甚至羽化*做神仙,来实现“永生”。因为道教以生为乐,所以想永远留住今生。佛修来世,是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因为佛教以生为苦,但死又死不了,因为死了一定还会再生再来。这辈子苦,谁能保证来世不苦?说不定还不如这辈子呢?佛教虽然相信人有来世,但修行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没有来世,而不是为了来世投胎个好的地方去享福。佛陀揭示出,生命除了生和死两种状态以外,还有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就是“涅槃”境界。由此可知,佛教并不相信永生,有生就一定会有死,有死就一定还会再生,寿命再长也有到头的那一天,佛教所追求的是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
六、道教相信现实世界是真实的,佛教揭示宇宙万物的存在只是我们凡夫的错觉。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性命双修,即有“内修”“外养”的功夫,道教修行不主张放弃肉身。
佛教认为,世界的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感受而已,并不是真实存在。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只因为我们还在梦中,宇宙万物是梦中的境界。不光我们人眼能看见的境界是假的,三界六道都是凡夫“执幻为实”的幻象,只有自性是真的,佛教是教人们弃假归真,明心见性。
七、道教适合帝王贵族*,佛教适合普通大众修行。
道教以生为乐,什么样的人会以生为乐?当然是富贵之人,命好之人。他们以为人活着就是享福,就算信有来生,来生不一定还能享福,所以这类人希望自己永远不死,永远留在今生。他们的*方式在古代有炼丹等,这种方式可不是普通百姓能玩得起的,所以,道教适合富贵好命的人修。而佛教则不一样,佛教不执着这辈子,不执着身体是否长寿,而是让人放下对这辈子的名闻利养和身体的贪恋。命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因为会贪恋,会放不下,不愿离开世间。佛教修行既有复杂的方法,也有最简单的方法,如你只念一句佛号就可以成就的净土法门,因此,佛教最适合普通大众修行。
八、佛教讲六道轮回,道教说五道轮回。
佛教认为,死来再来的生命形式不只有人这一种,而是有天、阿修罗、人、动物、饿鬼和地狱这六种生命形式。天上的神仙也是死了再来的生命形式,所以佛教徒是不主张死后*的,而是恢复为死了不来的生命状态,如阿罗汉、菩萨、佛。你只要修到阿罗汉级别,就可以进入涅槃了。道教的轮回形式比佛教少一种,就是少了阿修罗,也就是天上的坏人。而道教是希望死后*的,因为道教认为,天上神仙有会死的,也有永远不死的。
九、道教因果和佛教因果不同。
道教也讲因果报应,但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有所区别。佛教讲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这辈子命运的好坏是过去世所作所为的因果报应,这辈子的所作所为,也会决定未来世的去处和命运好坏。道教的因果通常是指“祖上积德,福泽后人。祖上造恶,祸及子孙。”
热心网友
从根本上来说,佛教道教都是为了一窥宇宙*,但是道教的目的是修身养性,最终达到与天同寿、长生不老的境界;而佛教的目的则是明心见性,最后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二者其实有本质的不同。
譬如以对待鬼的态度和方式来看,是不一样的,道教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先降伏、再抓捕,然后能超度的超度,不能超度的就打散,让它魂飞魄散;而佛教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所以大慈大悲,一律超度到佛国净土。
热心网友
1、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无色亦空;“凡物之过程,成住环空,终归于空”,有亦是空,无亦是空;禅宗顿悟,只有悟空。道教则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无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万物”,即有万物。万物有生,自然因动而生变化,长生长化,而无止境;有则恒有,不会再返于无;天地有灵,灵亦永有;道为有根,则有道。因此,佛门不言空而悟空,道门不悟有而言有。
2、道教相信感应,主张修心炼性;佛教主张慈悲,修心明心见性;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现;佛教徒希望涅盘成佛,极乐世界是佛教徒向往所在。
3、道教采多神论,富强烈民族色彩,无末世论,是积极的宗教;
4、道教以宫、观、庙、府、殿、坛为道士、女冠祀神阐教之所,乾神称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坤神则称元君、母、后、妃、夫人;*神称灵官、天君或元帅;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称大王、千岁或王爷。佛教以寺、庵、精舍、兰若为僧尼礼佛修持之所,礼拜对象为佛、菩萨、罗汉,*为韦陀或伽蓝。
5、道教信徒以传度或奏职为入教之阶,号称三清弟子;高道则称真人、先生、某某子或仙子,神职人员名为某某仙官或某某仙卿,用法名,但冠以本姓,以拱手为礼,仪轨称为斋醮,不尚血食之祭,修者功行*时称为飞升或羽化,家居时设神位及祖先位。佛教信众以皈依为入教之梯,自称三宝弟子;高僧则称大和尚,出家男众曰比丘,女众曰比丘尼,在家男众曰优婆塞,女众曰优婆夷,出家人用法名,去本姓改姓释,以合十为礼,其教义称为佛七或法会,不拜神及祖先,功满则圆寂或涅盘。
6、道教居士教徒之礼节,居士上坛,须着礼服,最后加冠。加冠后,即一心事神,不可随便与人言语。手中或执拂尘或执如意均可,勿须执笏;空手时,须左手捧太极置于胸前,右手捏指部下垂;下坛时,先脱帽,脱帽后便可言谈;着礼服时,概以拱手为礼,不与人握手。
居士作揖以右手握拳,左手盖于右拳上,不合十,下起膝,上齐眉为一揖。与人相见,一手持物时,则出一手,屈食指(含一气化三清之义)为礼,口称“无量观”、“无量天尊”、“慈悲”或善哉——善哉。
古以四起八拜,今以三跪九呵为最高礼;有神之处,如庙内、坛上,须向长者拜礼时,请受礼者立于神龛之右,向神礼拜即可,通常以一礼(一次顿首拜)为限。
道家以左手为敬手(楚人尚左,老子,楚人也),故以左边为敬。
热心网友
一个是信奉来世要修来世,一个是修今世,道法自然。道教是属于我们国内的宗教,佛教是属于四大宗教之一是世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