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一、水浒传中戴宗的绰号是神行太保。
二、人物简介
戴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行太保,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能日行八百里。他曾与梁山好汉合谋,伪造蔡京书信以营救宋江,却被识破,判处斩刑,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上梁山入伙,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位,上应天速星,职司为总探声息头领。征方腊后授兖州府都统制,后辞官到岳庙出家,最终大笑而终。
三、外貌形象
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头巾侧一根雉尾,束腰下四颗铜铃。黄罗衫子晃金明,飘带绣裙相称。兜小袜麻鞋嫩白,压腿护膝深青。旗标令字号神行,百里登时取应。
四、出处
戴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行太保。《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热心网友
《水浒传》中,戴宗的绰号是“神行太保”。
戴宗简介:
戴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行太保,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能日行八百里。他曾与梁山好汉合谋,伪造蔡京书信以营救宋江,却被识破,判处斩刑,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上梁山入伙,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位,上应天速星,职司为总探声息头领。征方腊后授兖州府都统制,后辞官到岳庙出家,最终大笑而终。
热心网友
绰号神行太保
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有道术神行法,将神行甲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他曾与梁山好汉合谋,伪造蔡京书信以营救宋江,却被识破,判处斩刑,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上梁山入伙,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位,上应天速星,职司为总探声息头领。征方腊后授兖州府都统制,后辞官到岳庙出家,最终大笑而终。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戴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戴宗亦在其中,赞言为“不疾而速,故神无方。汝行何之?敢离太行”。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是戴宗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戴宗姓名不见于史传。宋代罗烨《醉翁谈录》甲集著录有话本《戴嗣宗》,入“公案”类,今佚,本事不详。谭正璧称:“疑即《水浒》故事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但因名字中多一‘嗣’字,恐怕另有其人亦未可知,不敢下断。”
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的情节,取材自宋代洪迈《夷坚志补卷》中“桂林走卒”的故事
太保,本系古代三公之一。
《周礼》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唐宋仍设此职,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权。自唐末五代转滥,所谓有“太保满川,司空满地”语,如沙陀李克用有义儿十三太保。
宋元时也称巫师为太保。《书斋夜话》:“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菽园杂记》:“师巫称太保,此胡元名分不明之旧习也,国初有禁。”
元杂剧中多用太保尊称绿林好汉
热心网友
神行太保
戴宗
热心网友
戴宗的绰号为神行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