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吕蒙、徐盛、丁奉、吕虔、文聘、李通。除了文聘、吕蒙以外,其他几位将领都是《三国演义》中比较冷门的将领,出场率非常的低,斗将记录更加鲜有。而且吕蒙也多被作为儒将培养,武力方面同样没有过多的表现。
重点说一下东吴这几位
一、徐盛
徐盛不仅是一员智将,同时也是善于冲锋陷阵的猛将。对徐盛武艺的表现,最直观的一战应该是濡须口之战。 且看原文:
诸军各有惧色。徐盛大怒曰:“食君之禄,命悬君手,何惧群贼哉!”遂牵马下小船,飞奔江边,火急上马,引数百人,杀入李典军中去了。
注意,这里是数百人。而李典的兵力,是整整一万人马。且看:
注意,这里是数百人。而李典的兵力,是整整一万人马。且看:
操自领中一路;左一路张辽,左二路李典;右一路徐晃,右二路庞德。每一路各一万人马,前来与孙权战。
也就是说,徐盛只依靠几百亲随,就能在李典的一万兵马中左右冲杀。而且结果还不是徐盛完败,相反,他在李典军中“往来冲突,如飞沙走石,互相杀伤”从这一战来看,徐盛至少可以达到李典水平。但是!南郡之战,徐盛被曹仁数百人冲阵,难以抵挡。
因此!他的武艺,大概锁定在与李典相当,曹仁是准一流上游,李典是准一流下游,那么徐盛大概排在准一流中游。
二、吕蒙
吕蒙是东吴四大英将之一,跟周瑜、鲁肃、陆逊一样,是帅才来的。孙策死后,孙权开设宾馆于吴会,广纳贤士,重用谋臣。数年之间招揽了谋臣数十人,以及“智将”数人。其中智将包括吕蒙、陆逊、徐盛、丁奉。可见吕蒙加入孙吴集团的定位是善于统兵打仗的智将,并非以勇武著称的猛将,他很像甘宁、凌统一样亲自上前厮杀。
吕蒙唯一一次斩将记录,是孙权第二次讨伐黄祖。当时甘宁击破了黄祖军阵型,并斩杀了先锋邓龙,荆州军狼狈不堪,四散而走。陈就仓惶跳下小船,打算逃跑,吕蒙见状,也自举橹棹,加入船队,追上陈就,一刀将其斩杀了。
他的个人勇武,只杀了一个狼狈奔逃的三流武将陈就,再无其他表现。说明吕蒙的武艺并不突出。如果要给他一个定位,吕蒙的武艺应该在徐盛之下。
徐盛是准一流中游,那么,吕蒙的水平只能排在准一流末端。
三、丁奉
丁奉只能算后三国时期将领,虽然他跟徐盛等人一起加入孙吴就看,但他的地位远不及徐盛等人。早期只不过是甘宁、潘璋、陈武等人的部将。说明他早期并没有亮眼表现,武力值不如潘璋、陈武等人。
直到后三国时期,丁奉才算熬出了头。但是根据“演义”的武力值设定,后三国时期的武力值普遍不如前三国。即便他后三国时期斩了几员战将,也不能说明他有多厉害。
关羽兵败麦城期间,丁奉等大军包围麦城,关羽让廖化突围,丁奉被关平轻松击败,毫无抵抗之力。
因此!丁奉的武艺只能算二流。不过他的箭术还不错,曾经射死了魏将张辽。
反观曹魏的三人。文聘的武艺最强,曾在襄阳城中大战魏延,两三个小时的打斗,彼此胜负难分。虽然魏延的兵力不足,但两名主将之间仍然是单挑局面。
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抢跃马,直取魏延。
不过魏延的心理多少会受一些影响,而且最终魏延成功突出了襄阳城。说明文聘的武艺应当稍弱于魏延。而魏延是公认的一流武将,那么文聘是准一流偏上。
而吕虔的表现更少。不过濮阳西寨,曹操方有六员大将,分别是“曹洪、李典、毛玠、吕虔、于禁、典韦”吕虔的名字能出现这些大将队列中,说明他的实力不错,实力至少应该与于禁等人接近。
曹操中计被吕布包围的时候,张辽、臧霸一军装出,曹操令曹洪、吕虔截住厮杀,结果却被击败了。说明吕虔不如臧霸,也就是说,相比乐进、于禁等人偏弱。于禁是准一流中下,那么吕虔大概在准一流末端。但是吕虔的箭术也非常了得。
再看李通。渭南之战中,马超越战越勇,先*合击败于禁,后不三合(毛本为二十合)击败张郃,后数合之间刺死了李通。在于禁、张郃被击败之后,他仍然敢去挑战马超,说明他对自己的武艺很自信。自认为不会比于禁、张郃差。
但是就表现来说,于禁是*合败走,而李通是数合被刺死。因此,他的武艺弱于于禁,应该排在准一流末端,跟吕虔差不多,都在准一流末端。
因此,两组阵容比拼,文聘>徐盛,吕虔=吕蒙,李通>丁奉。两组比拼,曹魏组合的胜率更高。
热心网友
我认为魏国会赢,因为魏国从自身实力上就比吴国强,军队实力非常强,而且魏国这几个人的带兵打仗能力也很强,所以在实力的差距上,魏国自然也会获胜。
热心网友
我认为吕虔、文聘、李通会赢,因为这三人的武力值相对其他三个人来说要更高一些,而且综合实力也要比他们强一些。
热心网友
我认为应该是后者会取得胜利。因为后者的战斗力更强。单挑实力更加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