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
热心网友
苏联在冷战期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是经济强国。但与实行资本主义及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同,其经济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国家通
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
过五年计划的方式对经济实行控制和调整。在1928年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苏联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但是苏联的工业发展不平衡。事关国防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航空太空工业非常发达,其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则相对落后。这也导致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轻工业的严重不足。
苏联的主要工业地带集中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乌拉尔山脉等地区。次要的工业地区包括波罗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窝瓦河)中下游。苏联的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和国家*,工厂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和价格都由隶属于*和加盟共和国*会议的国民经济委员会规定。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农业生产以集体农庄为基本单位,通过隶属于集体农庄机械站的拖拉机、汽车和联合收割机实行机械化播种与耕作。
20世纪30年代推行农业集体化。由于占农业人口95%以上的人翻身做了集体农庄的主人,焕发了巨大的积极性。而且大块连片的土地比起小块分散的小农,显然更利于机械化的开展,效率也更高。很快实现了水利化、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持续上升,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已经和城市人一样享有养老金等多种福利。
苏联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其他重要作物还有甜菜、棉花、马铃薯、玉米、烟草。高加索地区有咖啡和甘蔗等经济作物。
通过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对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殖民地式的掠夺性贸易,低价进口原材料,高价出售制成品。这也是导致东欧国家的人民对苏联产生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
斯大林模式
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顿巴斯、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坎斯克-阿钦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气占苏联一次能源产量的74.2%和消费量的.5%(1983)。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北高加索、图兰和东西伯利亚5个地区。1984年全国原油产量6.13亿吨,天然气产量5874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大的油气储集区和产区,含油、气面积达 170万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1980),天然气17.1万亿立方米(1976),分别占全国原油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6%和68%。
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实行国民经济全面化学化的方针以来,化学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机械工业。1984年化肥产量为3080.8万吨(按有效成分计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纯碱、合成橡胶产量仅次于美国。但有机合成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水平均落后
货币:卢布
于美国、日本及西欧工业发达国家。
纺织工业为苏联最主要的轻工业部门,产值占轻工业的60%以上,1984年苏联棉、毛、麻织物产量居世界首位,丝织品产量次于美国和日本。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远离中亚产棉区的西部消费区。*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生产的棉、毛、丝、麻织品分别占全苏产量的70%、50%、45%和65%。其次为伏尔加河流域、西南区、西北区和中亚。主要纺织工业中心有:莫斯科(棉、毛、丝、麻纺织)、伊万诺沃(棉、丝、麻纺织)、加里宁(棉、丝纺织)、弗拉基米尔(棉、麻纺织)、科斯特罗马(麻纺织)等。
农业
鼓励农业建设的宣传画
苏联是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1987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2.114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0.9%,仅次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麦产量为8,331万吨,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经济作物中的棉花、糖用甜菜、向日葵籽、长纤维亚麻的产值均占世界第一位。各类牲畜存栏数中,牛占世界的9.4%,略少于美国;猪占世界的9.6%,仅次于中国,羊占世界的9.8%,居首位。1988年,其肉类产量为1,920万吨,次于美国和中国,居世界第三;奶类产量10,595万吨,居世界之首;鸡蛋465.6万吨,次于中国和美国,也居世界之三。
苏联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拥有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各种有利条件。其人均耕地为0.86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2.4倍;人均牧草场为1.41公顷,比世界人均数多85%。苏联主要的农业区,也是耕地最集中的地区,约三分之二的耕地集中在水、热、土条件配合较好的森林草原带和黑土草原带,这些地带宜于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但交替频繁的自然灾害经常使这里的农业遭受巨大损失,致使农业生产不稳定、丰欠无常。苏联的农牧业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畜产品的单产较低,农业生产效率只及美国的20%~25%。再加上苏联农业方面经营管理不善及其他一些社会原因,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耕作业,是苏联农业的主要部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木和园艺等类型,其中粮食生产尤为重要。苏联的粮食作物以麦类和马铃薯为主。 参考:http://ke.baidu.com/view/6824.htm
热心网友
苏维埃(俄语:совет,意为“会议”),苏联议会的名称,起源于1905年**,苏联最高苏维埃由联盟院和民族院组成,联盟院按选区选举产生,民族院按加盟共和国等选举产生,行使苏联的立法权。起因为*1905年*时,出现过一种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的代表会议,其简称便是“苏维埃”。
热心网友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由苏联*党执政。
热心网友
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们片面性地追求成为世界顶级强国,而不惜与美国竞赛,导致了苏联解体
热心网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缩写СССР,英文缩写USSR),是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1922年12月30日成立,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苏联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1]由苏联*党一党执政。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主体由俄罗斯联邦继承。
参考:http://ke.baidu.com/view/6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