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戴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后世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虽然戴笠一手创建的军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也利用军统杀害了很多*人士,所以后世对他争论不休,可以说在当时,戴笠的军统简直就是无孔不入,不仅在中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甚至渗透到了其他国家。
那既然戴笠的军统特务这么厉害,他们在见面接头的时候都对什么暗号,大家在电视里面都看过,应该也不陌生,其实真实的特务在接头的时候也是对暗号的。由于大家做的工作都是机密的,所以接头暗号就更重要了,千万不能让敌人知道了,要不然可能整个一条特务线都会被连窝端了。
我们今天揭秘的这组暗号就是1948年在北平潜伏特务的暗号,到今天已经有70年的历史上,我们能看到暗号就是4个问题:老田没来吗?、他还在卖菜?、您领我去看看他、请他看电影这4个问题,而答案也是一个字都不能错:常来、对啦、有事吗、好吧。
两个接头的特务一个叫做田雨春另一个叫做王世明,而设计这组暗号的是“*国防部保密局”的王蒲臣,他曾帮助戴笠抓捕了很多大汉奸,是戴笠很信任的左膀右臂,随着*的战败,*在逃往时烧毁了很多重要文件,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这组接头暗号,也是很宝贵的。
本来一位接头暗号会很复杂而且有玄机,没想到就这么简单,所以很多网友在看了之后直呼:“真是意想不到啊!”不过在那样的时期,往往就是简单的才不会被人发觉。追问狗屁不通!
热心网友
他们一见面,先要“互道名字,以左手拉左手”。随后由其中一人提问,另一人回答,一问一答四次,确定无误后,接头就算成功了。
保密局潜伏特务接头暗号
老田没来吗 / 常来 / 他还卖菜吗 / 对啦 / 您领我去看看他 / 有事吗 / 请他看电影 / 好吧
本文卷首的这段对话,就是这包秘密文件中的一件,它是1948年*国防部保密局北平站设计的一段计划潜伏北平特务接头的暗号,名为《交通员连络办法》。其中注明接头的两位*特务一名为情报局的局派员尹雨辰,化名田雨春。对方名字叫王世明,住在北平东四隆福寺大街118号。他们一见面,先要“互道名字,以左手拉左手”。随后由尹先提问,再由王回答,一问一答四次,确定无误后,接头就算成功了!
设计这套接头暗号的,就是国防部保密局王蒲臣少将。1946年起,他历任国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站长兼北平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议,同时兼华北剿总傅作义部少将参议,1949年1月起改任国防部保密局青岛办事处主任。这包文件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国防部情报局*毛人凤对王蒲臣的工作指示,情报局建立青岛站的各种文件,潜伏北平、天津、济南和青岛的各类文件, 1948年11月1日和12月7日北平站特别会议的记录等,甚至有特务签收活动经费的收据原件。
王蒲臣(1902—2006)
王蒲臣是谁?看过《北平无战事》 的朋友,一定对其中的三位特务——马汉山、王蒲忱和徐铁英印象深刻。事实上马、王两人都有历史原型,马汉山即马汉三,王蒲忱即王蒲臣,他们确实都当过保密局北平站的站长,徐铁英则是虚构人物。
《北平无战事》的王蒲忱
王蒲臣是浙江江山人,与戴笠是一起就读江山县文溪高小的同学,与后来保密局*毛人凤是浙江省立一中的同学。*十六年三月,王蒲臣收到戴笠的信,被鼓动去上海闯一闯,1935年12月5日,王蒲臣在南京拜访戴笠。时戴笠已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当即邀请王蒲臣加入。王蒲臣进入军统局机要室(又名甲室)工作,处理机密文件。戴笠出门,王蒲臣常作为其助手随行,负责文书、经费支付和翻译电稿等工作。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王蒲臣随戴笠至上海。王蒲臣以住处为联络点,与日本线人接头,收集情报。曾任军统局平津总督察兼肃奸委员会督察组组长,保密局驻北平少将督察长,后赴台。
王蒲臣位于江山市区的故居:【西塘人家】
1997年,业已九十六岁高龄的王蒲臣,回到了故乡浙江江山。在老家,王蒲臣见到了近半个世纪未见的亲朋好友,还特地去出生地的老屋徘徊良久。除了大门口一堵砖墙和附近的一口井尚能模糊记忆外,“其余皆已面目全非”。王蒲臣还特别去大溪滩,他少年时坐帆船外出读书的地方,当地小朋友“已不知有帆船之一物矣”。
江山双塔
1997年9月22日,王蒲臣来到母校江山中学参观,并捐献七十万元新台币,设立“王蒲臣助学金”,每年奖励十二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热心网友
运统特务的暗语都是专门训练的,所以说这个咱还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