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制度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3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4:54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 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方法的总称。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说,税收制度是由税收主体、税收客体、税率和违章处置等要素构成的。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税法的主要特征:
1、税与法的共存性
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
3、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
4、税法结构的综和性
任何税制都必须经过立法,得到国家和*的确认、保护和推动,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两者的关系:税制决定税法,税法税*务。
(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①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法律保证。②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的工具。③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准绳。④是国际交往中,贯彻平等互利、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①税法的指引作用。②税法的评价作用。③税法的强制作用。④税法的教育作用。
(三)税收法律关系
应答时间:2021-04-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4:54

我国实行以流转税居于主导地位的地方税制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税制结构中流转税居于主导地位的特点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税制结构的发展演变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种税、多次征"的税制模式,当时流转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 80%以上。在国有企业占绝对比重、利润上缴形式为主的计划经济背景下,这种税制结构虽然可以基本满足*的财政需要,但是却排斥了税收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我国经济*改革使国有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有所改变,为适应税源格局的变化,我国*于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进行了"利改税"的改革,首次对国营企业开征了所得税,并改革了原工商税制。"利改税" 以后,我国所得税占工商税收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1985年,所得税比重达到 34.3%,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
第三阶段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现行税制结构。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次改革侧重于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普遍开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的流转税体系;颁布并实施了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种由32个减少到18个,税制结构得到了简化,并趋于合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