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2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01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高阳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婚后,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私通,唐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公主奴婢数十人,高阳公主非常怨恨。唐太宗驾崩后,高阳公主,哭容不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01
站在客观角度讲,本问题无法肯定回答,不过可以逻辑分析一下:
首先,高阳公主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准确说是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出现的,而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才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淫荡史料形象的开始。
而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最早提及“风月案”(高阳与辨机私通的简称)的《新唐书》,这本书其实是写成于宋仁宗时期... ...而把俩人*的种种细节完善的书,准确说是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
那么也就是说,宋太宗时期的李昉,把风月案的细节弄好了编入《太平御览》,后来又编入了《新唐书》。
或许有人说了,唐朝不光彩的事,怎么可能编入唐代人编写的历史呢?历史是被*左右的,可能这就是较早编成的《旧唐书》中没有的原因?......错!大错特错.....
那第一个问题来了,试问,宋人怎么知道那么多细节的呢?而宋人把唐朝皇族的“污点”(还不一定是真的假的)编入史书,何尝又不是一种历史被*左右,削弱前朝对社会的影响力的举动呢?
另外,第二个问题也来了,《新唐书》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其次,不光是风月案这件事,本身《新唐书》与《旧唐书》中许许多多的地方,记载的矛盾都很大,比如宋代的《新唐书》的基调是“关陇李氏”有胡人血统,而《旧唐书》恰恰相反,正儿八经的汉人不说,还跟道家某位神人有关,当然两者都有可疑之处,但凭借它们各自的逻辑,不难看出两本书都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旧唐书》较早,非但没有提及任何风月案的事情,而且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甚至永徽三年(高宗李治的年号)立的房玄龄墓碑上荣耀雕刻示人,其中包括整个家族和高阳公主的事迹,是荣耀!!!
如果是高阳公主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才暴露“奸情”的话,时间上又不对了,所谓的“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怎么看《新唐书》都是在胡扯了。
再次,高阳公主和辨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草庐通奸”这个基调就更离奇了,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朝廷对僧侣管理很严格滴!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比如《道僧格》、《续高僧传·智实传》、《法向传》等太宗李世民之前便成形的佛教著作,记载了大量当时的戒律,其中都清楚的说明了管理之严格。
因此辨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辨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
最后,许敬宗在《瑜伽师地论》后序中(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写到过李世民缅怀玄奘外,还有一位高僧,经过《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的考证,提到过这位高僧是其实就是指的辩机。
这么以来,问题又来了,辩机如果真的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写《瑜伽师地论》最后部分中(这个时候李世民已去世)里详细提到辩机,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看完以上资料,相信大家对“*”应该有一个了解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