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0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09

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首先,从*取向来看,目前这种格局是美国在*上“一放一收”的结果。

“一放”,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在第三次科技*的背景下,对其国内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外放,并在此后的时间里,在其国内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逐步利用其科技优势、生产优势等塑造出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格局。

“一收”,指的是美国多年来严格执行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在推动其本国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方面,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不减反增,甚至扩大到部分民用的非美国独有的科技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美中贸易的不平衡。

其次,从货币地位来看,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全球本位币、美国作为世界最后消费者的必然结果。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如果美国不能维持贸易逆差,则全球经济将因失去美元流动性而失速,也会对美国经济形成“反噬”。

第三,从储蓄来看,美国贸易失衡是其国内“消费—储蓄”结构失衡的表现。“寅吃卯粮”是美国民众习惯和日常生活的常态,居民储蓄率低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扭转,美国的*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内明显压缩。除非美国提高国民储蓄率或者降低投资,否则美国实现经常账户的盈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扩展资料

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的。美国对华在货物贸易上有逆差,但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对华长期保持着巨额顺差。中美贸易统计也存在差异。据中国和美国统计工作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20%左右。

实践证明,中美经贸规模发展到今天的体量,靠的是市场力量和商业规则,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中美贸易状态完全是由市场形成的,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贸易逆差  中国经济网-如何看待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0

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第一、从*取向来看,目前这种格局是美国在*上“一放一收”的结果。

第二、从货币地位来看,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全球本位币、美国作为世界最后消费者的必然结果。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

第三、从储蓄来看,美国贸易失衡是其国内“消费—储蓄”结构失衡的表现。“寅吃卯粮”是美国民众习惯和日常生活的常态,居民储蓄率低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扭转,美国的*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内明显压缩。

扩展资料:

*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这实质是美国国内深层次结构性原因。

此外,尽管美国存在巨大的货物贸易逆差,但美国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又拥有强势货币,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来维持较低通胀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

来自国外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美国民众实际购买力,提高了底层民众的福利。对美国而言,这是占便宜,而不是吃亏。

参考资料:如何看待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中国经济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0

1、无论从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看,还是对比中美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的销售总额,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都被大大夸大了。过度消费、储蓄不足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源和逻辑起点,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美国数十年来保持巨额贸易逆差,显然不是*之举,而是因为能够从中获得好处。

2、美元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决定了美国可以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金。科技优势及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高端位置,决定了美国在长期保持贸易逆差的同时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扩展资料: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011年一季度,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1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1979-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显然,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究竟有多大?
  美方统计方法高估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把中国转口贸易额笼统地计算在中美贸易之中,但它实际上有很大比例应归于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的贸易转口;另一方面,它在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时,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中美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在最近5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如表1所示,它表明双方计算的贸易逆差的偏差虽有逐年减少之势,但仍然很大,美国现有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数额。
  即使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修正(介于二者之间,但更接近于中国官方数字),经过调整的贸易逆差数额仍然远远高于其真实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贸易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它一方面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占总贸易额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加工贸易模式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由于劳动成本低、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大部分附加值进入了外商的口袋,中国*和中国员工的所得非常有限。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欧盟和中东等地区所占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整体的东南亚地区对美逆差则呈下降趋势;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而把它们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劳动工资较低、对外资存在税收优惠,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顺差的转移的大部分利益由外商及其母国获得,但在国际收支中则表现为中国顺差的上升。
  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的正常模式,中美双方各自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美国*通过*高新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中美合理国际分工的人为扭曲;同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中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快速上升,事实上超过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进行的。
  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美国*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实质上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数额,而美方的统计方法则进一步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
  二、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巨大利益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规律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在GDP和就业方面的比重日趋下降,美国经济正进入信息化和服务化的后工业时代。在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国通过进口廉价的日常消费用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使美国能够充分享受这种利益,而且可以获取巨额的“铸币税”收益。
  根据国际贸易利得理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美国不仅享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好处,还获得了参加国际贸易后的利得分配。首先分析中美贸易中美国所获得的交换利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成本高。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旅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和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有力地推动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向美国市场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可以为美国经济带来两大利益:其一,美国可以将大量的资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维持其国际领先地位;其二,这些价廉物美的中国出口商品有助于维持美国的物价稳定,使得美国*可以在运用低税率、高财政赤字、低利率等扩张性财政货币*刺激经济、维持巨额军费开支的同时,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
  仅就贸易本身而言,尽管中美贸易的快速增长能够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但从中获得最多利益的则是美国企业。中国进出口超过50%属于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比例更是接近70%。由于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中国*从外资企业那里得到的利益低于国内企业,而中国员工则由于较低的工资、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相对滞后于国内企业的社会福利措施,其得到的利益要低于人们通常的预期。相反,外商则通过全球范围的转移定价、利润分享和股利分配,享受到了远超过会计账面上的利益。当然,以上对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利益的分析,还没有包括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保险和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出的贡献。
  根据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美国贸易逆差意味着美元的流出,即美国人要为过多地消费进口商品付钱,他们用什么支付呢?其窍门就在于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美国人为商品进口付钱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钞票,其成本远远小于美元代表的价值,差额就是铸币税,美元的霸权地位和此种付账方式意味着美国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二是发行国债供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其实质是以低利率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钱;三是出口商品进行交换。至于贸易逆差部分,实质上就是前两种途径的某一种:或者通过输出美元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或者通过让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美国债券,以低利率向国外借钱。
  美国出现巨额外贸逆差原因之一是由其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决定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的蓬勃发展引发的世界产业发展史中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美国*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多种垄断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和工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国内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美国的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其进口步伐。同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进一步利用其科技优势、生产优势等塑造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及国外的产业内贸易成为美国贸易赤字剧增的主要原因。美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外贸逆差”。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美国利用对中国的贸易,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海外,国内的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有利于美国集中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行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双方贸易不平衡基本上属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并由中国发挥两个比较优势-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所导致的结果。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5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鞋靴(8.7%)、电力机械器具(8.09%)。单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5%,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1997-200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20种主要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飞机、通信设备、显像管、含油种,以及自动数据处理机器。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新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但是由于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使美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

  表1 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美国口径与中国口径 单位:亿美元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美国官方数字(1) 686.77 838.33 830.96 1030.65 1240.68 1619.78
  中国官方数字(2) 224.69 297.36 280.80 427.08 586.01 802
  (1—2)/2 205.7% 181.9% 195.9% 141.3% 111.7% 102.0%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第5期《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11

  美国货币是世界国际通用货币,这导致美国是一个特殊国家,导致美国可以持续发生贸易逆差。这是美国发生长期大量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美国从1970开始出现贸易逆差,然后逐渐增加,一直到现在,中间没有一年是顺差的。1970年之前美国国际贸易是顺差的,美国国际贸易既然是顺差的,那么其它国家怎样才能获得美元呢?其它国家掌握的美元应该是比较少的。此时国际贸易规模不大,并且还有一部分国际贸易不是用美元,比如用苏联的卢布,估计还有用黄金的情况。国际贸易需要的美元比较少,各国掌握的美元也比较少。问题是美国贸易一直是顺差的,别国怎样才能得到美元呢(美国之外的国家相对美国贸易是逆差的),估计可以通过黄金购买美元(这个从本质上也应该算国际贸易,不知道算了没有?),主要是通过美国的资本输出来获得美元,比如通过贷款获得美元,通过接受美国投资获得美元,通过接受美国援助获得美元。总之,这些途径获得的美元是比较少的,各国掌握的美元比较少,国际贸易需要的美元也比较少。

  从1970年开始,美国出现贸易逆差,这为世界各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美元,实现了可能。

  美国从1970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应该是日本或西德等国家逐渐走向富裕,国民掌握的财富开始大增,美元也成为国民掌握的重要财富。这必然导致日本或西德等国家相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总体也必然是顺差,这样才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美元,促使自己掌握的美元的增多。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也需要更多美元,仅仅通过美国的资本输出或援助已经满足不了国际贸易对美元的需求,这必然要求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获得美元,必然导致美国贸易逆差。

  世界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石油输出国收入大增,主要是美元收入,这些国家掌握的美元增多。这会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增大。日本或欧洲许多国家需要用更多的美元购买石油,这导致这些国家需要更多商品进行出口,最终导致国际贸易规模因为石油上涨而扩大,导致贸易需要的美元增多,也会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增大。

  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以及市场经济的普及,导致这些地区也需要大量美元,也导致美元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这会加大美国的贸易逆差规模。

  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普及,导致中国需要大量美元,也储备了大量美元,这也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增大。进入21世纪,中国储备的美元越来越多,中国因素导致的美国贸易逆差分量越来越大。现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国贡献了约40%的分量,东亚其它地区是重要的贡献者,石油输出国家也是重要的贡献者。

  总体上或平均看,美国贸易逆差规模会随着世界贸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世界贸易规模越大,需要的交易美元就越多,需要储备的美元也越多。美国贸易逆差会随着美元地位的提高而增大,美元地位越高,美元财富的价值体现就越大,会促使大家更多的储备美元,当做自己的财富。

  中国是把过度出口行为当做一种经济发展*,这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特别大,这促使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大。

  美元的国际地位,可以导致美国靠印刷美元换取别国的财富,收入巨大。缺点是,美国需要保持庞大的贸易逆差。2008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7000亿美元,等效于美国靠印刷钞票,获得了外国7000亿美元的财富。

  总体上看,美国货币价值被高估了,外国的财富相对美国被低估了。从实际价值上看,美元需要贬值,但是,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家需要美元,大家需要美元作为贸易交易货币或财富储存手段,这导致美元客观上会被长期高估。各国需要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以及需要美元作为财富储备手段,以及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共同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制裁*导致美元被低估,美国就是放弃贸易制裁*,长期看,美国的贸易逆差规模也不会因此而缩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