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国与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按儒家的学说来解释,仁字是其中心思想,和这个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理念着有异曲同工之妙。国是大家的家,国亦家,家亦国,没有国就没有家,反之亦然,没有家也就没有国。
儒家的仁学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那么到底是国重要,还是家重要呢?换而言之,是“国”在前,还是“家”在前,这个问题值得去深思。
我们先来说“国家”这个概念。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再者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中国地图
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内,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在现代词语里,国家和家国是一个意思,但在古代,却并不相同。家国是分家与国。
四书里的《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在《礼记》当中,“家”就是指卿大夫的统治区域;而“国”则指分封的诸侯国。原因很简单,《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还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阶段,诸侯国林立,战乱不断,
而在封建社会里,“家”与“国”的概念又发生了变化。不是有句话叫:天下虽大,莫非王土。封建社会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那时候的帝王思想是家国天下,就是说国家都是他家的,这就是家国。也就是说“家”就是由血缘宗法制组成的,而“国”就是在封建*制度下构成的。
秦始皇
因此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它的*结构特点就四个字“家国同构”。也就是带有某种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和中国一脉相承的*制度相结合的社会*结构。
热心网友
家的概念就是说两个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国就是说组成是一个整体,然后一起阻抗外面。准确来说是国更重要一点,但是还是靠个人感觉吧。
热心网友
国是国家,家是家庭。国是大家,家是小家。有国才有家,家可以没有,但国不能没有,家与国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谁也离不开谁
热心网友
《左传》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历史前进,国就是*和政权,家就成了家庭和家族。国是一个个小家,无数个小家庭就是一个国家。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