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浙赣铁路、两条省道(杭金公路、蒋义线)和即将动工的沪昆高速公路过境,义乌民航机场设在浦义交界处,县内公路四通八达,供电、通信设施齐全,具有发展经济的广阔前景。 浦江自东汉兴平二年建县,已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代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宋元明清四代,方凤、柳贯、吴莱、宋濂、戴良、倪仁吉(女)、蒋兴俦(心越大师)、戴殿泗等皆以诗文书法弛名文史。元初,“月泉吟社”征诗活动面及东南六省。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其书龙盘凤舞,尊为“草圣”;次子宋 小篆,列明代第一。蒋兴俦,康熙年间东渡,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曹聚仁、张世禄、石西民、洪汛涛等在文学、语言、新闻等领域自成一家;张书、吴之、张振铎、张岳健、方增先、吴山明、等书画名家相继崛起,成就卓著。张书 ,三十年代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其《百鸽图》于1941年以国礼贺罗期福连任美国总统而进“白宫”;吴 之画印俱佳,为“浙江画派”承前启后重要人物;张振铎称“南天一柱”,有“北李(苦禅)南张”之誉。为了弘扬书画文化,近年来在浦阳城先后建成了吴 这纪念馆、方增先书画艺术碑刻院、山明美术院,张书 、张振铎、张世简画院即将落成;同时,兴建了书画小学,新建了书画一条街,开设了书画市场。 浦江民间文化艺术名震中外。起于清代的竹根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麦秆剪贴画,形象*真,色彩艳丽,中外人士称为“迷人的艺术”剪纸,风格秀丽,质朴大方,,令人叹为观止;起于明代的“迎会”,以会桌制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称华夏一绝;“灯会”,融书、画、工艺于一体,人物灯、竹丝灯、板龙灯、走马灯、灯种繁多,各呈民彩,深受中外人士赞誉;“浦江乱弹”,曲调激越高亢,优美流畅,为婺剧主要声腔,流行于浙、赣、皖数省。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浦江山川秀丽,古称“天地间秀绝之区”。县城北郊省级仙华山风景名胜区,其岩峰景观,兼具“奇、险、旷、幽”物色,为浙中所罕风。飞来峰下的宝掌洞,清幽绝俗,唐代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挂锡于此,与一山之隔的夏泉左溪寺--唐代天台宗传代祖师玄朗大师修身地,并称为佛门圣地。县东部*门--玄鹿风景名胜区,即“江南第一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同居15世。郑氏《家规》、《家仪》,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儒学治家“的典范,明代典章出于宋濂之手而脱胎于《郑氏家规》。此外、县西北部的马岭、县东南部的营岩山和县城西部通济湖风景,县城东隅龙德填充塔(此塔建于北宋)公园,均为游览胜地。 风土人情 浦江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传浦江迎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祖上传说是为了纪念胡公大帝。浦江农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会是因为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浦江黄宅等乡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 浦江的迎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 “纸会”是用竹篾缚*形,用纸裱糊后再绘画,装饰成各种戏剧人物。表演时由一人隐于桌下,用细线牵拉人物各关节部队。纸会造型独特,工艺精细,非花上百工难成其巧妙。 “人会”是由孩童扮演活灵活现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在特制的会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设置铁架,铁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饰器所遮掩,孩子们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会桌由多名强健汉子抬着行走,行进时颤颤悠悠,惊险异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 黄宅的人会至今有20余桌,如“姜太公钓鱼”、“三打白骨精”、“赵云破曹”、“三请梨花”、“铁弓缘”等,童趣天真,十几桌一起出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热心网友
我家最好玩
热心网友
没有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