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智能化医院后勤物流传输是构建现代化后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后勤中仓库保管、物资采购、护送、送检、中心库房等工作都与医院物流传输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物流传输体系,能更快更好地助力医院现代化建设。
什么是智能化医院物流传输?医院借助智能化物流传输设备,将院内大小物品进行科室之间安全的输送。院内搭建专有物流传输通道,运送期间无需人工跟踪、操作,全程智能化系统控制,运输记录可翻阅调取,做到传送物品有据可查,便于医院监管、时刻掌握后勤运输动态及医疗物品使用情况等。
医院智能化物流传输系统为智能医疗带来了新的亮点,该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收发工作站、智能运输车、运输轨道、转轨器、存储站等组成。
目前国内医院基本还是以手推车作为物品运输的主要模式,手推车虽在更新换代,但已不再适应医院大面积使用。医院电梯轿厢内尺寸:1500*2500mm,不锈钢三层手推车尺寸取720*420*900mm,往不同楼层输送物品时大约占1/3电梯空间(考虑运送人工所需位置)。在就诊人数多的情况下,医院的内部传输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若是通过智能化物流传输设备代替人工运输来解决院内物品传送问题,不仅能节约空间,物品传输风险也将大大降低。
马力特MMT中型物流传输系统智能化传输设备已经在国内不少医院使用,相信在未来将会成为常规化的医用传输设备。
马力特MMT中型物流传输系统,医院医疗物品智能化传输的运输方式。 在医院各功能科室和*站安装收发站点,以运输车为载体,在专有轨道实现医疗物品的传输。根据国内医院物品运输需求,世界载重量30kg、68L的马力特MMT中型物流传输系统,不仅适用于小物品运输,更适用于医院输液包、手术器械包、无菌消毒包、治疗包等大件物品运输,可有效解决医院90%以上的物品运输需求。
国内应用AGV物流机器人的医院以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居多,多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医院类别上,70%为综合医院,30%为专科医院,专科医院多集中在妇儿医院。预测未来10年,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潜在市场规模在600亿到1000亿之间,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医院在使用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而应用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中。
全球饱受赞誉的智能物流提供商马力特MMT公司的AGV智能物流机器人创造多项独特科技,1无线导航;不需地面铺设,也不用破坏地面,适用于整洁的工作环境。2技术先进,外形美观,采用欧洲顶尖技术控制器和底盘,系统可不断改善升级。3超静音;AGV在行走过程中无任何机械噪声,医院、实验室等环境中应用广泛。4安全、方便;具有自动避障和自动规划路径功 能,环境复杂或是人员集中,都能准确行驶。5快速、高效;行走迅速最高速可达2m/s,可高效完成输送任务。6自动充电;电池耐用,可连续工作,充电快。7车体小巧,占地面积小,转弯半径为小。8操作简单,可为医院量身定制,满足客户任何需求。
科技引领未来,相信不久,我们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就能看到许多机器人在我们身边行走着,恍如未来世界却真实呈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毫无疑问,医流机器人将是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在国内的最佳拍档。
热心网友
1、供给:中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2012-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逐年上升,但近年来增速较之前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从2018年开始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但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带动行业发展,工业机器人增速再次抬头。2020年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37068台,累计增长19.1%。
2021年1-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305台,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73.2%。
据IFR统计,2019年中国是世界工业机器人产量最高的国家,产量达到18.69万台。与此同时,相对于工业机器人技术较成熟的美国、德国、日本,产量远不及中国,分别为3.33万台、2.05万台与4.99万台。
2、需求: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密度较低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位居世界榜首
自2016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位列世界第一,发展迅速。2019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14.4万台,较2018年上升6.7%。据高工机器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7万台。
注:除2020年数据来自高工机器人外,其余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工业机器人装机密度较低
从装机量来看,全球机器人消费市场高度集中,2019年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占全球销量的73%。中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终端使用市场,年新装量14.4万台,其次是日本和美国,分别为4.99万台和3.3万台。
从机器人的装机密度看,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密度为113台/万人,新加坡和韩国是机器人装机密度最高的市场,每万人机器人装机数量分别达到918台和855台,而在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只有187台,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多关节机器人最畅销
从机械结构看,据MIR统计,2020年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中的销量在各机型中依然位居首位,全年销售总销量的63%;SCARA机器人全年销售占比为30%;另外,协作机器人与Delta机器人销售占比分别为4%与3%。
——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额达57.3亿美元,初步估计2020年销量额达到63亿美元。
3、应用情况:中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与3C领域
——分行业应用情况
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以及3C,2019年时应用于汽车与3C电子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占比分别为29.2%与23.4%;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以汽车与3C电子为主,应用占比分别为28.2%与23.6%。可以看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情况与全球基本一致。
——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比情况
在市场整体销售下行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的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总体来看,目前,搬运与焊接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加工、焊接和钎焊、装配及拆卸、洁净室、涂层与胶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
其中,搬运和上下料作为首要应用领域,2019年销售6.2万台,同比下降4.4%,在总销量中的比重提高至43.06%;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售3.4万台,同比下降16%,占比为23.61%;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售2万台,同比下降16.7%,占比为13.%;加工领域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105.5%,是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机器人规模预测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但是由于中国措施采取及时,抗疫成效显著,企业复工复产较快,因此对工业机器人的总体产量影响较小,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63亿美元,预计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15%左右,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172亿美元。
2、工业机器人共融为未来技术突破要点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在结构化环境汇总执行确定性任务,在复杂动态环境中作业的情况并不足够灵活,主要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在与环境的共融、与其他机器人之间协同方面感知能力较弱。随着传统工业机器人在机器视觉、智能传感与云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下,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智能化,柔性化,即由传统机器人向共融机器人优化。
3、云化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将兴起
在智能制造生产场景中,需要工业机器人有自组织和协同的能力来满足柔性生产,这就带来了云化机器人(机器*脑在云端)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的需求。和传统机器人相比,云化机器人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的控制中心,基于超高计算能力的平台,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实时运算控制。实际上,如今已有厂商开始在云化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上进行布局。
2017年时华为、Skymind、中国移动、达闼科技、GTI、软银共同推出《云化机器人*(GTI 5G and Cloud Robotics
White
Paper)》,其中指出云化机器人即位于数据中心的“大脑”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软件技术,借助本地机载控制器对传统机器人下达指令,云机器人将打来新的价值链、技术、架构、体验和新商业模式。未来,随着5G、AI、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成熟,云化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云平台或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热点。
4、工业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有待挖掘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随着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饱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在向其他领域逐步拓展。在疫情驱动下部分工业机器人厂商随即布局医疗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例如利用工业机器人组装医用注射器或或用于填充和关闭小瓶等,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