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9:24
法律分析:司法程序按照案件的简单复杂程度又可以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普通程序是,1,起诉。通常是书面起诉,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2,受理。*经过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决定立案。3,审理前的准备。给被告送传票,被告提出答辩状,双方交换证据,*允许自行调解。4,开庭。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 人民*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员,将人民*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员签名。
第二百二十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