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近代中国的报刊业发展始于十九世纪初,即清朝的嘉庆年间。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近代中国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的创始人竟然是外国人。1815年8月5日(嘉庆二十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考》(Chinese Monthly Magazine),这份月刊以介绍*教的教义和宣扬*教为目的,当然其中也有少量的介绍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它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在中文报刊史上它的出现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而且它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的。
在《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出版后的几十年间,中国人也开始了自办报刊,但国人办的报刊却一直未曾出现在国人的眼前,相反在华外报一直是中国报刊业的主角。自《察世俗》之后,像《天下新闻》、《万国公报》、《依湿杂说》、《各国消息》、《新闻报》等等的外报一直占据着中国报刊业的市场。作为早期的华文报刊,它们为后来中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范例,但庆幸的是它们并未影响到未来中国报刊业的走势。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外报中不乏好的期刊,比如众所周知的《申报》就是在华外报的杰出代表,由于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申报》被誉为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
至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直到19世纪60年代它们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早的几份国人自办的报刊都出现在。
要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纸当属《中外新报》,它的前身是1857年11月创办的《船头货价纸》,大约在1865年初改名为《中外新报》。作为国人创办的近代第一份报纸,《中外新报》算是发行比较长的报纸,直到1919年才停刊。在《中外新报》出版后的第七年,即1872年4月,又出现了一家华人主办的报纸----《华文日报》,这份由陈霭亭先生创办的报纸以向国人灌输世界新知识、让侨胞了解国内政俗为目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报成为众所周知的大报。此后的1874年2月,王韬在创办了《循环日报》,该报以政论见长,十九世纪末,更形成了争论报刊主流。它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报纸,因而《循环日报》成为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报纸之一。
除外,国人在内地也创办了一批报纸,诸如广州的《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创刊)、《西国近事汇编》(1873年创刊)、汉口的《昭文新报》(1873年创刊)、上海的《汇报》(1874年6月16日由容闳创办)、《述报》(1884年创刊)、《广报》(1886年创刊)等等的一系列报纸,其中的《西国近事汇编》是清末最早的官办近代报刊。
在随后的维新运动中近代中国报刊创办更是达到了第一个*。由于报刊对于扩大维新变法的思想、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在14年至18年间,在北京、天津、上海、长沙、等许多城市出现了百余种报刊,而属于改良派和支持改良运动的报纸就达70多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新报》《湘报》、《国闻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
在维新运动之后的*与运动中,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报刊,这些报刊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这也为之后各个*的成功和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1900年到1910年间,《选报》、《外交报》、《东方杂志》、《时报》、《政论》等等的报刊层出不穷;1911年到1920年间,以《中华*公报》《新青年》《晨报》《每周评论》《新潮》《银行周刊》等等报刊较为著名,影响较大;1920年到1930年间,《*周报》《楚光日报》《热血日报》《汉口*日报》《*日报》《中国青年》《世界日报》等等报纸闻名遐迩。这一系列的报刊杂志,成为了中国近代*界的主力军,指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到大*时期,我国的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也基本定型,中国的新闻界的发展也逐渐步入了正轨。在后期的抗战中,我国*界的发展日臻完善并在鼓舞抗日将士的士气,促进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新闻*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我国的新闻*的发展朝着实时、真实、准确的方向发展,而且慢慢的步入了世界报刊业的行列,让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融入到了世界这个大的交流圈,促进了我国的全面发展。
求采纳,答案我私信发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