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38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02:09
西安事变纪念日在每年公历的12月12日,其目的是为了纪念西安事变这一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重要的作用的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最终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迫使国民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抗日战线。
西安事变详细过程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3:17
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蒋介石抗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35
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迫蒋介石抗日,亦称双十二事变。1935年,*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事变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10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蒋介石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