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节日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7:59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0年的历史。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虽经东汉周举、东汉末年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寒食习俗蔓延全国,深入民心。唐玄宗顺应*,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充实了社会生活,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北魏、辽、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统治者对寒食节俗的认同和参与,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政权巩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意义可谓深远,不可低估。同时,寒食节20年的演变,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多个阶层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线索之一。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寒食节插柳,意为追求*清明……。
在元杂剧及近代京剧、晋剧、现代晋剧、明代小说都有许多介之推暨寒食节的专门曲目和章回。从东汉以来,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三晋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 【唐】张继 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王禹俏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吴惟信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杨万里 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宋】程颢郊行即事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明】高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王磐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末清初】屈大均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唐】伍唐珪 寒食日献郡守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唐】武元衡 寒食下第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唐】熊孺登 寒食野望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唐】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唐】贯休 寒食郊外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唐】张籍 寒食看花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如今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
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