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国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热心网友
你好,这是我在《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中查找到的。第19装甲军下辖第3装甲师、第2、第20(摩托化)步兵师和直属部队。第3装甲师加强有一个装甲教导营,装备最新式的3型和4型坦克。直属部队还有一个来自德伯利茨-克拉普尼茨的侦查教导营。我的任务是,在泽姆博尔诺(右翼)和科尼茨(右翼)之间,渡过布拉河,分割位于波兰走廊的波兰部队,并将其歼灭。随后,根据新的命令向但泽突击。
热心网友
1939年9—10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波兰的作战,战役代号“白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为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补充军事经济资源和建立进犯苏联的前进基地。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并有权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波兰拒绝了这些要求。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这使波兰态度更加坚决。4月3日德军统帅部颁发《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
德军指挥部为袭击波兰,预先隐蔽地展开了军队集团。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辖第3(司令屈希勒尔上将)和第4集团军(司令克卢格,辖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司令官是博克上将。在德国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了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辖第14(司令李斯特上将)、第10(司令赖歇瑙上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拉斯科维兹上将),司令官是龙德施泰特上将。这两个集群分别由第1航空队(司令官是凯塞林将军)和第4航空队(司令官是勒尔将军)配合。德军投入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总兵力88.6万人。若将对付波兰的预备队考虑进去,则总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
波兰*在德军进攻的威胁下与英法结盟后,波军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由于在人数和装备方面波军较之德军大为逊色。波兰为反对侵略者仅能够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220辆轻型坦克和650辆超轻型坦克、4300门火炮和追击炮、407架作战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共约100万人,最高司令为斯米格威-罗兹元帅。
在战役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尚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防御地区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直至战争初期波军仍在继续展开。波军总司令部计划实施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进攻准备赢得时间,进而根据形势采取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在北边占领防线的是“莫德林”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司令官是普谢德齐米尔斯基—克鲁科维奇将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3个步兵师)和“纳雷夫”战役集群(2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是博尔特诺夫斯基将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司令官是库特谢巴将军)。“罗兹”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司令官是鲁梅尔将军)担任罗兹和华沙方向的掩护。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采、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7个步兵师、1个装甲摩托化旅、1个山地步兵旅、1个骑兵旅,司令官是希林格将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装甲摩托化旅,司令官是法布里奇将军)担任。“普鲁士”集团军(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是多姆布—贝尔纳茨基将军)为第2梯队,配置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拉多姆地域。1939年8月31日,德国在其与波兰接壤的格莱维茨城蓄意挑衅以制造进攻波兰的借口。
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23日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的航空兵对波兰机场、交通枢纽、铁路、经济与行政中心实施突击。预先开到波兰沿岸的德国“石勒苏益格—何尔斯泰因”号战列舰炮击费斯泰尔普拉塔半岛。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此置之不理。
德军第4集团军开始从波美拉尼亚向海乌姆诺进攻,突破波兰“波莫瑞”集团军的防御,并于9月4日进至维斯瓦附近。德军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实施突击,夺取姆瓦瓦,并于9月7日进至纳雷夫河。“南方”集团军群向塔尔努夫、克拉科夫、彼得库夫、罗兹展开进攻。波军“罗兹”、“克拉科夫”和“喀尔巴阡”3个集团军的抵抗被击破。德军使用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迅速向波兰腹地推进。波兰“普鲁士”集团军未完成集结就仓促与突入之敌作战,结果被歼灭。9月8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先遣兵团*近华沙。海军只有5艘潜艇和3艘驱逐舰突围成功,驶向英国和瑞典,其余舰艇均被德军航空兵炸沉,或在格丁尼亚被俘。
波兰*再三请求盟国立刻给予支援。根据军事协定,英法本应以航空兵对德国实施突击并以法军主力对德国西部边境实施进攻。9月3日英法形式上对德宣战,但实际上并未给波兰以任何援助。盟军指挥部虽在兵力和兵器上拥有优势,但没有采取坚决行动。只是在9月9日法军才开始对萨尔实施有限目的进攻,但是根据同盟国最高会议的决定,这一进攻于9月12日就停止了。英法军队始终是消极的,他们违背了英法*对波兰许下的诺言,且置自身的战略利益于不顾。其实,英法统治集团之所以背叛自己的盟国,是有其*企图的,他们要把德国的侵略往东引向苏联。德军继续向波兰境内迅速推进。“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谢德尔采、布列斯特,从东面向华沙迂回,“南方”集团军群继续消灭在桑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的波军集团,向卢布林实施突击并从南面进攻华沙。波军“波兹南”集团军在库特诺地域实施的反突击阻止了德军第8集团军的前进,但是没能改变总的形势。9月15日德军占领卢布林,并*近布列斯特。9月16日“南方”集团军群在弗沃达瓦地域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对波军主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9月16日波兰*撤往罗马尼亚。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借口波兰*不复存在,撕毁《苏波互不侵犯条约》而出兵波兰。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一级集团军级,一级集团军级相当于大将*,是苏军1935年首次实施*制时设置的,科瓦廖夫后来参加了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因指挥不当而被降级,1943年被授予上将*——站长注)和铁木辛哥(一级集团军级)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日,德苏两*队在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会师。19日,波军19万人向苏军投降。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自从波兰*出逃以后,爱国者继续与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但这只是一些孤立的抵抗基点。托马舒夫—卢贝尔斯基地区的战斗一直进行到9月26日,莫德林要塞的抵抗持续到9月30日,波兰守备部队在海尔半岛上的战斗持续到10月2日。10月6日波兰的战斗行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