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海南气候灾害种类多 ,出现频繁,主要灾害有: 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岛的主要自然灾害 ,年平均影响7.4个。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占影响总数的98%), 最盛期8~9月,平均影响1.7~1.8个,其次是7、10月,平均1.1个, 最集中是 7~10月,占全年总数的78% , 在全国各省中是登陆较多的省份。 暴雨 一年四季在任何天气系统控制下都可能出现暴雨。暴雨分为台风类和非台风类。暴雨日总雨量一般占当地年雨量的 20%。历年最多暴雨日数一般在10~19天,年暴雨量1055~2124毫米,占年雨量40~%,10月暴雨日总雨量占月降雨量48~68%,为各月最多。暴雨范围以局部暴雨为主,占84%。大范围暴雨基本上是台风暴雨,占85%。全岛性暴雨全为台风暴雨。 海南省一年中干季时间长达 5~6个月(一般从上年的11月至当年4月),而期间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1%~27%。冬春连旱较频繁,尤其西南部沿海是突出的历史性干旱区,夏秋季由于降水变率大且空间分布不均,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和地区也会发生干旱,因此干旱是海南省四季均可发生的、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性天气。 寒露风是出现于寒露(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低温冷害,主要发生于中部山区及西北部。清明风是海南岛特有的早稻抽穗扬花期可能遇到的低温冷害。 海南岛季节早,清明节气前后即可先后进人孕穗、抽穗期。因冷害而导致不实粒、空粒率增加而减产。 低温阴雨(包括干冷),出现于 12月至次年2,3月,影响早稻播插以及橡胶等安全越冬或早春正常萌发。
热心网友
海南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防护措施如下:
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热心网友
海南气候灾害种类多 ,出现频繁,主要灾害有: 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岛的主要自然灾害 ,年平均影响7.4个。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占影响总数的98%), 最盛期8~9月,平均影响1.7~1.8个,其次是7、10月,平均1.1个, 最集中是 7~10月,占全年总数的78% , 在全国各省中是登陆较多的省份。 暴雨 一年四季在任何天气系统控制下都可能出现暴雨。暴雨分为台风类和非台风类。暴雨日总雨量一般占当地年雨量的 20%。历年最多暴雨日数一般在10~19天,年暴雨量1055~2124毫米,占年雨量40~%,10月暴雨日总雨量占月降雨量48~68%,为各月最多。暴雨范围以局部暴雨为主,占84%。大范围暴雨基本上是台风暴雨,占85%。全岛性暴雨全为台风暴雨。 海南省一年中干季时间长达 5~6个月(一般从上年的11月至当年4月),而期间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1%~27%。冬春连旱较频繁,尤其西南部沿海是突出的历史性干旱区,夏秋季由于降水变率大且空间分布不均,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和地区也会发生干旱,因此干旱是海南省四季均可发生的、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性天气。 寒露风是出现于寒露(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低温冷害,主要发生于中部山区及西北部。清明风是海南岛特有的早稻抽穗扬花期可能遇到的低温冷害。 海南岛季节早,清明节气前后即可先后进人孕穗、抽穗期。因冷害而导致不实粒、空粒率增加而减产。 低温阴雨(包括干冷),出现于 12月至次年2,3月,影响早稻播插以及橡胶等安全越冬或早春正常萌发。
热心网友
海南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防护措施如下:
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热心网友
海南气候灾害种类多 ,出现频繁,主要灾害有: 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岛的主要自然灾害 ,年平均影响7.4个。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占影响总数的98%), 最盛期8~9月,平均影响1.7~1.8个,其次是7、10月,平均1.1个, 最集中是 7~10月,占全年总数的78% , 在全国各省中是登陆较多的省份。 暴雨 一年四季在任何天气系统控制下都可能出现暴雨。暴雨分为台风类和非台风类。暴雨日总雨量一般占当地年雨量的 20%。历年最多暴雨日数一般在10~19天,年暴雨量1055~2124毫米,占年雨量40~%,10月暴雨日总雨量占月降雨量48~68%,为各月最多。暴雨范围以局部暴雨为主,占84%。大范围暴雨基本上是台风暴雨,占85%。全岛性暴雨全为台风暴雨。 海南省一年中干季时间长达 5~6个月(一般从上年的11月至当年4月),而期间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1%~27%。冬春连旱较频繁,尤其西南部沿海是突出的历史性干旱区,夏秋季由于降水变率大且空间分布不均,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和地区也会发生干旱,因此干旱是海南省四季均可发生的、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性天气。 寒露风是出现于寒露(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低温冷害,主要发生于中部山区及西北部。清明风是海南岛特有的早稻抽穗扬花期可能遇到的低温冷害。 海南岛季节早,清明节气前后即可先后进人孕穗、抽穗期。因冷害而导致不实粒、空粒率增加而减产。 低温阴雨(包括干冷),出现于 12月至次年2,3月,影响早稻播插以及橡胶等安全越冬或早春正常萌发。
热心网友
海南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防护措施如下:
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