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防灾科技学院还不错,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一所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学校,该校在防灾方向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扩展资料:
师资力量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7%。
学院拥有一批包括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拥有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个省部级教学团队。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被*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热心网友
防灾科技学院是一所很好的二本类高校,无论从师资力量、学校环境、学科建设等方面表现的都很优秀,具体为:
1、师资力量。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承担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项目。
2、学校环境。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
3、学科建设。学校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体系。
以上内容参考 防灾科技学院——学校简介
热心网友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防灾科技学院原隶属于中国地震局,可想而知,待遇是不错的,比较优势的专业就是地球科学和土木,地质等,还有学校的图书馆也是很不错的,还有游泳馆8元一次随便游。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学业抓的还是很紧的,几乎不存在期末考试作弊,必须自己认真复习,学风很好,图书馆,自习室经常爆满,尤其是考研期间。校园占地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食堂,宿舍条件都不错,地理位置也很好,离北京很近,周末去北京玩还是不错的,防灾虽然是普通本科院校,但一点也不妨碍把他过成理想中大学的样子。就业率是挺高的!
提问我是河北考生,到校后可以转专业吗
应急技术和管理这专业好就业吗,尤其是女生
回答转专业不太好转
必须成绩优秀
其实您这个专业也是挺可以,不要担心
提问给我看看女生选应急技术和管理这个专业好就业吗
应急技术和管理这专业一般都在什么单位就业呀
回答首先可以入职应急管理部门
很多大型公司也是需要的!
热心网友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坐落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余元;图书馆实体馆藏23万种,71万册。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防灾科技学院专任教师总数的76.05%,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38%,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6.38%,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17%。拥有一批包括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被*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
河北省高校新增重点发展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地质工程
热心网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被*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是中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截至2014年11月,该校坐落在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余元;图书馆实体馆藏23万种,71万册。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设有地震科学系、防灾工程系、防灾仪器系、灾害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基础课教学部、体育部、思想*理论课教研部、继续教育中心等系部
。
建有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等
。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6.05%,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38%,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6.38%,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17%。拥有一批包括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
同时,该校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进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
。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被*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
。
河北省高校新增重点发展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地质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精品课程(数字地震信号处理)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获得第五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第六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地球物理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实践教学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2个(含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建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师生成绩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学生在全国、省、市及地震系统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各类奖项百余个;该校学生在“201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在第二十五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中,该校5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到108项。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该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