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一)认真做好审前调查。
了解被审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被审单位提供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线索,注意收集监管部门、内外部检查的相关资料,做好与人力资源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工作,获取被审计人的相关信息,从而明确审计的内容、范围、重点,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做好准备。
(二)完善审计评价标准。
建立统一、规范的离任审计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尽量与省联社经营目标考核的指标相一致,这样,具有可比性,通用、好统计,评价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存款方面:任期内存款增长数、人均存款、市场占有率等;
(2)贷款方面:任期内贷款增长数、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贷款占比、贷款分类、抵债资产占比、贷款拨备率等;
(3)财务方面:财务收支、经营利润、资本充足率、金融增加值等;
(4)其他定性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治理、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宏观经济*贯彻执行、重大经济决策、廉洁自律等情况。
(三)突出审计重点。
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求审计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在审计过程中要加强分析,明确审计的重点,通过查阅会议记录,了解重大事项决策的过程,及其合法合规性,通过对报表数据的分析,找出异常数据,有重点的进行抽样检查。在审计内容上既要做好财务收支、信贷管理、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审计,又要关注被审单位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资金利用效率、内控管理水平等情况,还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情况的审计。
(四)加强现场审计的管理。
要对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合规,对被审对象提供的述职报告要进行核实,防止弄虚作假,夸大其辞。现场取证要做到充分、相关、可靠,能够支撑审计结论,相关证据要留有纸质或影像资料,以备查考。审计组应定期召开碰头会,通报各小组工作进度、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问题定性共同商讨,集中集体智慧,争取少走弯路。要把握工作节奏,对需要提供的资料要及时提交被审单位,并做好跟踪,加强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其理解,确保审计效果。
(五)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恰当反映被审计人任期内的工作成绩,充分揭示主要存在问题,准确界定经济责任,有关措施和指标要有说服力,相关指标数据要多用图表表示。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要从*机制上找原因,查找违规违纪问题的根源。审计报告要突出重点,不遗漏重要事项,对问题要归纳提炼,问题定性和引用条款要准确,具有说服力,评价的措词要恰当,审计建议要具体,对未审计事项不作评价。
(六)合理界定经济责任。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要作出科学判断,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不同责任期间、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归属,确定其应当承担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要明确划清现任与前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
(七)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经责审计队伍。
审计组的构成应涵盖公司治理、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金业务、国际业务、科技信息、工程审计等专长的人员。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审计专业知识,做到客观公正,严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熟悉*法规,对经营活动具有洞察能力,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加强对审计骨干人员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以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